《上海堡垒》:类型到位即可,无须承载更多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21 澎湃新闻 许乐 参加讨论
这是一部在类型上内容到位的科幻片,有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宏大背景,有地球人跟外星人战斗的一波三折,有炫目的CG特效和紧张刺激的战斗,有男主角绵延变化的情感线……作为一部类型电影,做到这个程度可以了,不需要强迫它承载更多的意义,不用非给它扣一个什么“中国科幻”的帽子。这是我看完《上海堡垒》的最大感受。 看之前其实对这部电影谈不上有任何期待。十多年前读过江南写的叫《上海堡垒》的中篇科幻。说实话当时没太大感觉,甚至觉得这像是一篇压箱底的稿子。其中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构思,基本就是《独立日》这一类电影的依葫芦画瓢;至于那条男主角暗恋女上司的感情线,感觉像是高中男生青春期的情愫。而这部电影的导演滕华涛,印象里是一位拍生活片爱情片的导演,头回拍这么大规模的一部科幻片,是否能够驾驭得了,严重值得怀疑。原著如此,导演如斯,看之前等于在心里已经打了两个折扣。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两个折扣在先,看完《上海堡垒》这部影片反而觉得莫名满足。 《上海堡垒》正式海报 限于各种原因,这部《上海堡垒》注定不会成为《流浪地球》那样的爆款——事实上,目前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能够成为爆款的电影,必然不会是因为类型本身的吸引力,而是某部电影在类型达标的前提下,恰好成了全社会热议的一个共同话题,比如《战狼2》,比如《流浪地球》,比如《我不是药神》。因为一部《流浪地球》便说“中国科幻”,因为一部《哪吒》便思国产动漫,这样的惯性思维是否有些大而无当,这个问题可供商榷。 在我看来,不必指望这样一部《上海堡垒》能够改变什么。等哪一天我们的国产电影每年能有十部这个制作级别和制作水准的科幻片,再来讨论什么“中国科幻”或更妥当。下面我们还是从科幻类型的角度,来剖析剖析这部《上海堡垒》。 以下内容含有微剧透,但基本不影响观影。 科幻:外星入侵者略打折扣 二十多年前,读高中的我在一家昏暗的录像厅里,终于瞻仰到了一部魂牵梦绕多日的电影——《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那个时候看得下巴都要掉了。看着那漫天的战斗机跟蝗虫般的外星飞碟群殴,根本不敢相信这玩意儿是人能拍出来的。想不到二十多年后,能在大影院里看到一部可以和《独立日》比肩的国产电影,心潮澎湃一下是必须的。当然,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部《上海堡垒》远逊于《独立日》,这个属于个人观点,不打紧。 在原著小说里面,外星人入侵地球只是一个事件背景,没有什么新意,甚至对外星入侵者的面目都没有太多的笔墨描写。电影《上海堡垒》里对外星入侵者的设计显然承自原著,不仅没想要另辟蹊径设计出不同于好莱坞的新质感,甚至整部电影里连那艘外星母舰的全貌都没有露出来过,不是被一个巨大的风暴云裹着,就是只露出一角或者只露出攻击地面的探头一样的东西,然后四面开花发出蓝光——太像《独立日》了。不过没关系,这也不能算是毛病,像那么回事就行。 《上海堡垒》里的外星母舰(图片上方) 真正有点偷工减料的其实不是那艘外星母舰,而是从母舰里放出来的蝗虫般的“捕食者”。在我阅读小说的时候,脑子里想象的“捕食者”全部是生物属性的东西,有点像巨型昆虫,或许还会喷射黏液,完全是《星河舰队》里的战斗画面感。电影《上海堡垒》里的“捕食者”完全没有往生物性的方向靠拢,反而设计成了金属质感的人形机器人的样子,长了两条腿四条胳膊,奔跑跳跃的时候好像还可以胳膊当腿使。这东西到底是外星人放出来的机器人,还是有外星人操控的战斗机甲,还是它就是外星人本身,影片也没有具体交代。片中也没有把外星侵略者设计成类似于蜜蜂或者蚂蚁类的智慧群体,有一个Queen负责繁殖和指挥群体作战。当然这样的设计也俗套了,《异形2》、《独立日2》、《星河舰队》等不胜枚举。 《上海堡垒》里把外星侵略者设计成既能变成圆球,又能变成两腿四胳膊的人形机甲,这里面有多少是为了避开生物属性的外星侵略者在CG制作方面的更大难度,这一点我不得而知。当然,谁也没规定外星人必须得长的像一只大虫子,设计成人形机甲完全没错,只是略微有些美中不足的是,这东西除了速度快一些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很强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好莱坞电影里把外星侵略者设计成生物属性的外形,其实是因为这样的设计更能够刺激到观众的感官神经,比如看到异形黏嗒嗒的样子会觉得有点恶心;而人形机甲的那种金属美感,更能够代表人类科技的力量。《上海堡垒》里面的设计感觉有点颠倒了,所以在漫天空战的画面里面,人类放出的无人机和蝗虫般的“捕食者”的混战,两样东西在质感上有点太接近,哪怕用最low的办法,拿颜色区分一下也好啊。 《上海堡垒》剧照,这是和外星人作战的人类部队,外星人形象完全没有出现在影片上映前的宣传中。 战争:巨炮战术值得商榷 “仙藤”是整部影片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东西。按片头交代,这东西是人类从外太空发现的,能够给人类社会提供巨大的能源。这样的想象当然也无不可,但基本也就奠定了《上海堡垒》和《流浪地球》的差别。实际上,这两部电影最好还是别搁一块儿比。刘慈欣是用写学术论文的思路来写小说的,凡事先得有科学依据,然后再做层层推演,十年磨一剑;而江南是纯粹的商业写作(没有任何贬义),一个人流水线作业批量生产,一部小说的前提成立不成立不打紧,放开了想,放开了写,整体框架能合得上就行。按硬科幻的思路,想要说能源这档子事,基本上只能在现有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进行想象,核裂变、核聚变、反物质一步一步来,哪里会有什么“仙藤”这样的东西,倒不如把它说成是魔法水晶。 《上海堡垒》剧照,战火纷飞的上海 原著中想象的那个人类防御外星人的技术,所谓的“泡防御”也同样谈不上什么科学依据。外星人为啥只盯着人类的超大城市不放,这个逻辑BUG原著小说里一笔敷衍带过,好像是说,外星人盯着大城市不放类似于蚂蚁被糖吸引一样。电影《上海堡垒》中地球部队对灰鹰小队的秘密训练,以及最后鱼死网破式的绝地反击,有点《安德的游戏》的移花接木。整部电影里人类和外星人的战斗,其实还原一下便会发现简单至极,外星人非要一根筋用母舰对人类的大城市进行一个接一个的精准打击,甚至只认地标建筑;而人类的应对办法是用一个大罩子把城市给罩起来挡住攻击,然后找机会打开罩子对着外星母舰轰上一炮。 《上海堡垒》海报,遮遮掩掩的上海大炮,同样没有出现在电影宣传资料中。 那个上海大炮的CG特效据说做了一年多,实际上偷工减料了不止一点半点。想象中,应该有一个外滩黄浦江出现巨大漩涡,然后巨型大炮从水底冒出来的震撼画面,但是并没有。那只上海大炮大则大矣,但是在全景镜头里完全是静态的,让人感觉就是P上去的。更为关键的是,用巨型大炮炮轰外星母舰,这样的战略战术实在是谈不上高明。 一战前德国和英国进行海上军备竞赛,造了很多巨型战列舰,结果开战后完全没有派上用场,战败之后德国人自己把它们全炸沉了。二战时希特勒“大即是强”的错误思维严重干扰了纳粹的武器制造——当然这样的干扰于全人类乃是一件幸事——德国曾经制造过一门巨型大炮,这门炮拆开需要用一列火车才能全部运输,组装需要两天,操控它需要两百人,在战场上只用过一次,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大而无当。 《上海堡垒》里的上海大炮和当年纳粹的这门大炮有异曲同工之误,这等于是把所有鸡蛋都装到了一个篮子里,然后把篮子完全暴露在外星母舰下面,等外星母舰自己走到合适位置,篮子才能打对方一下……这仗还能打赢吗?能被地球人这样打败的外星人,得有多笨啊…… 当然,以上只是战略战术上的分析。整个战争经过的铺陈、气氛的渲染、视听元素的综合运用,在这些技术和艺术环节上,《上海堡垒》做的还是相当到位的。更何况,在《独立日》里面用地球上的计算机病毒都能把外星飞船给搞下来,所以就不多吹毛求疵了。 灾难:文明毁灭的别样美感 看着人类辛苦创造出来的城市文明被毁灭,这是外星人入侵、世界末日这一类灾难性科幻电影的独特魅力。不得不承认,欣赏毁灭,这件事是有相当强烈的快感的。过去这二十年,CG特效的成熟,让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快感。当年在《独立日》里面,白宫被外星飞船给轰成碎片,这一幕在当时可以说是震撼之极。打这以后的好莱坞电影可以说是一发不可收拾,基本上每逢大片,都要毁灭个把美国的地标建筑。国会大厦、白宫这些自不必说,最惨的非那座金门大桥莫属,在电影里被毁灭了一次又一次。 《独立日》工作照,被炸的白宫是一个微缩模型。 到这一步还不能算是过瘾,好莱坞的毁灭欲继续走出美国走向世界。在《特种部队2》里面便有一个相当独特的脑洞——“上帝之杖”。反派把一根金属钨制成的大棒从太空扔下,直接砸中伦敦的议会大厦,对这一空间的分子原子进行了新的排列组合。这样的武器设计,可以说既高效节能又绿色环保。 《特种部队2》里面“上帝之杖”毁灭伦敦 遗憾的是,由于各种独特的原因,中国的各种建筑一直以来都没能很好加入到好莱坞电影的这种毁灭大合唱里面。在《变形金刚2》的开头,原本有一个擎天柱从东方明珠塔上跳下来的镜头,结果在公映的版本里面这个镜头剪掉了。影片第一场戏本来是汽车人和霸天虎在上海高架路上鏖战,结果字幕被含糊其辞改成了中国某城市。反倒是在日本拍的《哥斯拉之终极战役》(2004)里面,有一场戏是外星人放出各种不同的怪兽袭击地球上的各大城市,其中有一只怪兽袭击的是上海,可惜日本东宝公司出品的《哥斯拉》至今仍坚定保持模型特效的原始手法,怪兽袭击上海的画面粗陋不堪。 日本电影《哥斯拉之终极战役》(2004)中怪兽袭击上海的画面 在《环形使者》里面倒是出现了未来上海的城市景观,但基本都是静态P图,而且没有毁灭场景。 《环形使者》里面一闪而过的未来上海 就这个角度来看,《上海堡垒》可以说是一下子走出去一大步。一直以来,出于各种规则或者潜规则,国产电影都尽量回避具体的城市名字。《上海堡垒》这一次非但做到了城市名称完全实化,而且把上海的地标建筑毁了个十足过瘾。甭管是外滩这一边的万国建筑群,还是静安寺啥的,都烟火纷飞千疮百孔。在电影里呈现出这样一种熟悉画面的陌生模样,有一种更强烈、更直接、更刺激的美感。尤其是东方明珠塔附近的江面上出现一个大坑,汤臣一品的房子一栋接一栋塌进去,这画面比过去欣赏好莱坞电影里的任何一处建筑被毁,都更能撩人心弦。 《上海堡垒》先行预告片中出现的上海城市被毁的画面,这是上海武康路那片 这样的审美变态吗?不,一点也不!文明危机、文明毁灭、文明重建,这原本就是科幻文化,尤其是科幻电影最魂牵梦绕的主题之一。更不用说还有一类专门讲述灾难过后残存的人类文明的“废土电影”,比如《邮差》(1997)、《疯狂的麦克斯4》(2015)等。 总之,科幻是个筐,什么都能装,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好戏在后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李广益:2018年的中国科幻小说
- 下一篇:“道歉”怎么成了《上海堡垒》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