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科幻 > 评论 >

科幻文学的若干启示


    科幻作家刘慈欣获得“雨果奖”等国际大奖,以及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于春节档期上映,科幻文学华丽走入大众和文学界的视野,从哲学和文学角度来看,科幻文学都有其独特价值。
    拓展人的本质力量
    从哲学层面看,科幻文学作品让我想起了马克思的一句话:“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还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多数人认为太阳系之外的宇宙和人类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人的力量到达不了那么广远的地方,太阳系之外的恒星对人类生产生活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是看了科幻文学作品比如刘慈欣的作品,突然发现人的力量可以延伸到银河系之外,甚至延伸到刘慈欣讲的189万多年之后。在这个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时间里面,人类变成了可以发挥自己影响力、主观意念和创造力的一个超级物种。
    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虽然是一部科幻作品,但是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类生存的危机意识非常强烈。这种意识从古希腊开始就一直有,我国古代也有杞人忧天的故事。我们经常讲,地球现在的年龄是46亿,等到第50亿年的时候,地球就毁灭了,但太阳还在。刘慈欣给我们的设想是太阳毁灭了,地球还在。太阳毁灭了,地球赖以生存的母星不见了,地球踏上了流浪之途,把整个地球变成飞船、变成诺亚方舟,在宇宙中间飞向新的恒星,寻找新的家园。这里有很多天才的想象,包括地球发动机,以及过程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危机,还有情感和理智方面的一些挑战。不仅仅是科幻元素,更多时候也是文学元素,而且这种文学元素显示出了一种人情人性的本真,还有就是对人类命运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慷慨激烈。在这种非常状态下面,把人性的真善美或者假恶丑,放在极端状态下进行测试,文学性和哲理感非常强。
    探索文学对于现代化的审美表达
    科幻文学在拓展文学思维和文化视野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中国文学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作家仍停留在农业时代。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文明根深蒂固的国度,审美标准依然是农业时代构建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人人可以感知体会的美,而人类还没有给科技文学、科幻文学,包括科普文学,留下一个量身定做的审美评价体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高科技时代,我们的文学该怎么反映现代化?是很多作家困惑的问题。
    很多作家写山川、风景,随手就来,写诗歌、散文都很拿手,但如果让他写高速公路、海南的文昌基地或者上海的洋山深水港,却有点难了,因为所有知识储备和审美储备都没有现代化的影子,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科技文学和科幻文学的发展,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现代化的一个很大缺点是没有温度,因为现代化都是对人的取代。现在都是无人售票、无人售货、黑灯工厂,有可能以后更多的地方人被机器取代。但文学是以人文精神作为主题,感情作为内核的产物。人类逐渐被机器取代之后,文学到底怎么发展?我觉得科幻文学有创造和探索精神。很多时候,把科技人格化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前景,对写其他题材,包括写现实题材的作家,也具有很大启示意义。
    其他一些门类的文学创作,应该向科幻文学学习。很多时候思考科幻怎样走进文学,其实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文学走向科幻,向科幻学习。因为科幻作家大多是理工科出身,像我们中文专业出身的人,是不大可能写出科幻文学作品。也有些作家开始向科学靠近。比如近来自闭症很受关注。自闭症题材的作品出现了一些,作家有情怀,也有比较好的文学表达能力,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不专业,这些病症的表现,怎么能治疗好,怎么康复,知道得非常少,更多的时候是用想象,然后就只能用爱、用人性,或者是用关怀来解决问题,可根本问题解决不了。应该向科幻文学学习,把真正科技的专业的知识,包括科技的思维,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去。
    记得小时候学过鲁迅的一篇和青年作家谈创作的文章,说一些文学青年除了读文学作品,别的都不读,结果连常识也没有,写出来都是错误,这个问题在现在的中国文学界依然存在。
    恢复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小说创作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同时也需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包括浪漫主义思维方式。毛泽东主席写《念奴娇·昆仑》:“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他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还有很多超越于现实生活之上的意象,开拓了一种开明宏大的境界。现在更多的时候,文学包括诗歌,全部贴着地面走,离自己的个人生活非常近,反而把我们文学创作的境界搞得狭窄了。就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如何回归的问题,我觉得科幻文学可以起到别的文学门类所起不到的作用。
    中国文学中,科幻的元素非常丰富。屈原的《天问》就有很多科幻色彩在里面,他发问太阳怎么生成的,月亮怎么落下去的。辛弃疾有一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词中说:“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月亮落下去,可能还有另外一个人间,月亮刚刚升起来。虽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是他通过逻辑想象,就认为月亮不可能像我们传说中的那样。辛弃疾用反证的方法证明了关于月亮的传统不可信,这里面渗透着科学的思维,一个纯粹的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作,就和科幻联系起来了。
    拓展传统文学领域
    科幻文学和传统的文学联系不多,因为在传统文学的观念里,科幻文学属于类型文学,大类可归入通俗文学。所以在纯文学领域,科幻文学的位置不是很明显。科幻文学如何进入传统文学的行列?一个比较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获一次比较大的奖,在中国作协四大奖项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里面,只有儿童文学奖中有一个少儿科幻奖,所以很多时候大家把科幻文学归到类型文学或者儿童文学中,影响了科幻文学的发展。
    优秀的科幻文学,纯文学的元素已非常充沛明显。《三体·死神永生》里面,有一个情节非常好。云天明要安乐死,需通过五次测试,如果你五次测试全部同意,选择正确的数字,这个时候就可以启动注射。在每一次的安乐死的数字之后写一小段话,回忆他这一个人的经历,回忆他人格精神形成的过程,回忆28年短暂的生命,是如何从一个接受贵族教育的人走向毁灭的过程,得了癌症并且对生命没有什么眷恋。他买了新星,送给一个见过但不认识的恋人。这些已经超出了科幻类型小说惯常的感觉,把人情人性作为核心,以社会生活作为基础,以想象力和真善美作为导向的纯文学因素,加在科幻文学里面,确实显示出了纯文学的素养和比较高超的文学造诣。
    不仅科幻文学界,很多原来写其他题材文学的作家,也开始写科幻文学。比如著名打工文学作家王十月本来是东莞富士康的一名工人,现在广州《作品》杂志社做编辑,也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最近他已经放下了“文学贴着地面走”的感觉,开始侧重于科幻,而且科幻作品写得非常好。作家出版社编辑李宏伟关注“现实任务”,把科幻和我们当前的生存状况结合起来。科幻文学和现实生存境遇相结合,也是一条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