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摘要】张爱云:宣州吴语古上声的分合类型及其官话化


    1.引言
    宣州吴语的声调系统很复杂。从调类数来看,最多的方言点有7个调,最少的方言点只有3个调。调类分合关系更复杂。本文在前辈时贤的语料基础上,对宣州吴语38个方言点(语料来源见原文)古上声进行专题研究,总结调类分合类型,梳理各类型的历史演变线索,探讨演变动因,考察宣州吴语声调系统官话化的趋势和路径。
    2.宣州吴语古上声的分合类型
    2.1 一分型。古上声清浊不分调,包括两种次类型。
    (1)泾川型。有独立的上声调。方言点:泾川泾县、岩潭泾县、黄田泾县、庄村宁国、广阳黄山
    (2)茅坦型。上声与阳去或去声合流。方言点:茅坦贵池、永丰黄山、童埠青阳
    2.2 两分型。根据次浊上的走向及阴上、阳上的后续演变,可分为5种次类型。
    (1)赤滩型。清浊两分,分别为阴上、阳上。方言点:赤滩泾县、丁桥泾县、章渡泾县、茂林泾县、甘棠黄山、七都石台、红杨芜湖县
    (2)奚滩型。清浊两分,清上为上声,浊上归阴去或阳去。方言点:奚滩南陵、查济泾县
    (3)焦村型。清浊两分,清上与阳平合流,浊上为上声。方言点:焦村黄山
    (4)南极型。次浊上与清上合流为阴上,全浊上为阳上。方言点:南极宁国
    (5)湾沚型。次浊上与清上合流为上声,全浊上归去声或阳去。方言点:湾沚芜湖县、六郎芜湖县、埭南芜湖县、和平芜湖县、繁阳繁昌、方村芜湖市、湖阳当涂、年陡当涂、裘公宣州、雁翅宣州、太平铜陵、顺安铜陵、西湖铜陵、兰关石台、横渡石台、灌口贵池、陵阳青阳
    2.3 三分型。清上、次浊上、全浊上三分,包括两种次类型。
    (1)古柏型。清上为上声,次浊上与阴平合流,全浊上归阳去。方言点:古柏高淳
    (2)仙源型。清上为阴上;全浊上为阳上;次浊上部分归阳上,部分归阴平。归阳上的次浊上声字都是来母细音字,声母今读d。方言点:仙源黄山
    3.宣州吴语古上声分合类型的演变序列
    3.1 清浊两分型是最早期的声调类型
    四声八调是东南方言最接近古音的声调类型(辛世彪2004:9)。丁邦新(1984:755—788)构拟的古吴语声调系统也为四声八调。宣州吴语早期也应为四声八调。
    就上声而言,两分型中的赤滩型清浊两分,最接近古吴语的面貌。红杨芜湖县次浊上白读归阳上,其早期型态也同赤滩泾县等一致,属古吴语型。奚滩型和焦村型则是在赤滩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而来。
    3.2 次浊随清两分型来自强势方言的影响
    两分型中的湾沚型次浊上随清上变化,全浊上归去声或阳去。湾沚型上声今读格局的形成与江淮官话、怀岳赣语等强势方言的影响有关。这些方言点邻近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市区,容易受到市区方言(江淮官话)的影响。
    两分型中的南极宁国次浊上随清上变化是自身演变的结果。演变的路径有两种可能:其一,上声分阴阳时,次浊上没有随全浊上归阳上,而随清上归阴上。其二,经历过上声三分的阶段,后续的演变中次浊上与阴上合流。
    3.3 一分型来自两分型的合并
    宣州吴语上声不分阴阳是在清浊两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合并的结果。泾县、青阳县境内吴语声调系统的比较可以提供两分型到一分型的演变线索。
    表1 泾县部分方言点上声的比较
    
    表2 青阳童埠与陵阳方言的声调比较
    
    3.4 三分型来自两分型的分化
    古柏高淳和仙源黄山都是清上、次浊上、全浊上三分型。通过与邻近方言的比较可知,三分型来自两分型的分化。古柏高淳早期同湖阳当涂一样,也是清次浊上与全浊上两分的类型,后来次浊上从清上中分化出来,因调值相近,次浊上归入了阴平。仙源黄山早期同甘棠黄山一样,次浊上随全浊上归阳上,后来仙源次浊上从阳上中分化出来,多数字归入阴平(来母细音字仍归阳上)。因此,古柏型的早期阶段为两分型中的湾沚型,仙源型则从两分型中的赤滩型演变而来。
    3.5 小结
    宣州吴语上声分合类型3大类9次类之间的演变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
    
    图1 宣州吴语上声分合类型的演变序列
    (1)赤滩型为古吴语型,上声按声母清浊两分,阴上阳上对立。(2)奚滩型和焦村型上声分阴阳之后,阴上或阳上进一步与其他调类合流。(3)湾沚型与江淮官话、怀岳赣语上声分合一致,全浊上归去声或阳去,次浊上归清上,该类型来自江淮官话或怀岳赣语的影响。(4)古柏型在湾沚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次浊上从清上中分化出来,后续归入了阴平,形成上声三分的格局。(5)南极型的演变存在两种可能:其一,直接从赤滩型演变而来。其二,经历了古柏型“清-次浊-全浊”三分的阶段,后来次浊上与阴上合流。(6)仙源型早期同赤滩型,后来次浊上从阳上中分化出来,除来母细音字外,都归入了阴平。(7)泾川型在赤滩型的基础上阴上阳上合并为上声。(8)茅坦型在泾川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上声与去声或阳去合流,上声调消失。
    4.宣州吴语声调演变的动因
    4.1 自变:调值高低与声母清浊两种音变条件的转换
    中古汉语四声根据声母清浊各分阴阳之后形成四声八调,调值高低声母清浊成为阴调和阳调对立的双重条件,南部吴语今多保留这一特征。宣州吴语多数方言双重条件共同起作用,但是在某些方言里,调值高低则可能降格为羡余条件,最后仅依靠声母清浊来维持音类的区分,从而导致阴调和阳调合并。
    宣州吴语泾川型和茅坦型上声经历了从清浊两分到清浊不分的演变。这一点可以从泾川泾县新老派古平声的差异上得到启发。泾川泾县老派平分阴阳,阴平35、阳平24,新派阴平、阳平合并为35。此外,黄田泾县声调系统阴调和阳调合流更彻底,声母保持全清、次清、全浊三分,声调系统回头演变,形成与中古汉语完全一致的平上去入四声格局。
    4.2 他变:吴语型浊上归去与官话型浊上归去的叠置竞争
    宣州吴语古上声分合关系复杂突出体现在是否发生浊上归去以及次浊上的走向。部分方言保留独立的阳上调,多数方言发生了浊上归去的变化。浊上归去的方言中,次浊上又有随全浊上、随清上变化的差别。
    何大安(1988)依据次浊上的走向将浊上归去分为官话型(北方型)、吴语型(南方型)和介于其间的过渡方言几种类型。官话型浊上归去不包括次浊上,吴语型浊上归去包括了次浊上。宣州吴语发生浊上归去的方言中,除查济泾县白读层保留吴语型之外,大多属于官话型。
    查济泾县上声的文白层次展现了官话型浊上归去和吴语型浊上归去两种类型的叠置竞争。
    表3 查济方言古上声的文白层次
    
    红杨芜湖县上声的文白层次呈现了清浊两分型向官话型浊上归去的转换。
    表4 红杨方言古上声字的文白层次
    
    红杨芜湖县与查济泾县上声“官话化”的途径略有差异,查济泾县上声经历了吴语型浊上归去和官话型浊上归去两轮改造,红杨芜湖县没有经历吴语型浊上归去的阶段,直接从清浊两分向官话型转换。
    5.结语
    宣州吴语古上声的分合关系有一分型、两分型、三分型3大类9小类。清浊两分型是最早期的型态,其他类型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宣州吴语声调演变过程中,阴上和阳上合并的动因除调值相近和连读变调等因素外,调值高低与声母清浊共同起作用的双重条件向声母清浊单一条件的转化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宣州吴语多数方言发生了浊上归去的变化,浊上归去有吴语型和官话型的分别。吴语型浊上归去包括次浊上声字,官话型浊上归去不包括次浊上声字。吴语型和官话型浊上归去曾产生过叠置竞争,其最终的发展趋势是向官话型浊上归去转换。两分型中的湾沚型和三分型中的古柏型等18个方言点已完成了浊上归去的官话化历程。
    参考文献:
    丁邦新 1984 吴语声调之研究,台北史语所集刊第55本第4分
    何大安 1988 “浊上归去”与现代方言,台北史语所集刊第59本第1分
    蒋冰冰 2003 《吴语宣州片方言音韵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祥柏、陈丽 2017 《安徽泾县查济方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谢留文 2018 《江苏高淳(古柏)方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辛世彪 2004 《东南方言声调比较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盛裕 1983 太平(仙源)方言的声韵调,《方言》第3期
    朱蕾 2007 皖南泾县吴语入声的演变,《语言科学》第5期
    原文刊于《方言》2020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张爱云,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学,曾在《方言》《古汉语研究》《汉语史学报》《古籍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主持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2项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