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评论 >

优秀民族文学需要好翻译


    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喜欢问我,为什么我们的作家不能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不是中国作家的作品不优秀,只是你们的翻译水平太差了。正是由于翻译的原因,许多优秀作品未被西方人接受。”德国汉学家顾彬说,有些母语是汉语的翻译家外语水平、文学素养不高,他们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去进行翻译,结果作品外国人看不懂,所以因阅读上的障碍导致作品不受欢迎。
    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三大史诗都出自少数民族作家,这使创作鸿篇巨著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将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不但创办了《民族文学》汉文版,又创办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朝鲜文多个少数民族语言版本,为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传播拓宽了渠道。
    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性都弥足珍贵。民族作品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因为民族作家是民族心灵秘史的记录者,他们有独特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生活经验,一直在丰富着整个中国的文学创作,为这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朝鲜族为例。当代朝鲜族作家创作成果令人瞩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文学创作研究也日渐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朝鲜民族文学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汉译朝、朝译汉的语言翻译。在当今,朝译汉的翻译家中比较优秀有朱霞,她翻译的金哲诗歌备受欢迎,而汉族翻译家陈雪鸿所译《当代朝鲜族短篇小说选》、靳煜翻译的赵龙基《姜世的上海滩》、李胜国的《坡平尹氏》、金革的《骨头》,已经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以张春植、金虎雄、南永前为代表的汉译朝翻译队伍,使得优秀作品大量地翻译成朝鲜文,向延边地区的朝鲜族读者输送着精神食粮,也在丰富着朝鲜族读者的阅读范围。
    在朝鲜族作家的创作方面,无论是以金仁顺为代表的用汉语创作的作家还是以母语创作的作家作品,均以真情抒写朝鲜族日常生活情态,鲜明地呈现出富于浓郁地域特色的生活画卷。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家们所创作的一部部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新成就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大体量、多视角的规模,使朝鲜族文学创作做到了与时俱进。
    以小说家崔国哲为代表的用母语创作的作家,创作呈高度活跃态势,成就很高。作品不仅在中国朝鲜族读者中广受欢迎,在韩国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有一种现象需要注意和反思,比如崔国哲的小说朝鲜族读者都说好,但是对于国内众多的其他民族读者而言,并不知道作品如何好,因为大家看不懂朝鲜文,汉译本的推广做得不是很到位,所以很多读者感受不到作品的魅力。
    郑风淑翻译的崔国哲小说,不仅很好地呈现了的朝鲜语特色、延边地域风情,更有一些在汉语作品中没有读到过的朝鲜族人的生活侧面,可见作者的创作深度及语言功力非普通作者可比。但用母语创作的作品尽管非常优秀,如果译本推广做得不好,影响力自然受限。应该形成一种这样的共识:使优秀文学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读到,不仅是作家、翻译家的一种幸福,更是一种美德。
    在世界范围内有这样的认知共识:哪个民族注重翻译工程了,哪个民族就开始发展了。
    朝鲜族翻译家朱霞近几年翻译金哲创作的诗歌,使得金哲的作品得到国内外理论界的高度重视。金哲说,这归功于朱霞翻译得好。其实,这是作者、译者双重创作水平高产生的结果。金哲还说,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若汉语功底深厚并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法,作品会更加完美。
    为此,要提倡以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要加强汉语修养及对表达艺术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维度。同时,相关部门要做好翻译成汉文版后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汉语读者能够读到少数民族作家的优秀作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