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评《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


    研究中国共产党国家发展战略的创新之作——评《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如何促进发展、科学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执政党密切关注、着力解决的核心课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中国向实现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此,党依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可以说,要破解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密码”,科学总结其60多年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必须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术界对发展战略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相关研究随之升温,但主要是侧重于经济学、管理学等视角。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多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发展战略。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江汉大学李腊生教授所著《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颇具代表性。品读该书,感到其亮点有三:
    一是多维视角与问题意识相结合。应该说,对“国家发展战略”内涵的界定,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内容来看,经济发展战略是基础,政治发展战略、文化发展战略等必不可少。从类型来看,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传统工业的自然演进而逐步实现现代化;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日本,是通过制度性改革、宏观干预及发展特色产业而实现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则是通过重工业、投资、出口及政府改革,来实施其发展战略。而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什么?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首先,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围绕国家性质和发展水平,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其次,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应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立足于现有的工业基础、人口因素、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再次,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是全面的,既突出表现在经济领域,也应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最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是动态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完善。可以说,作者在对“国家发展战略”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清晰、准确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现代化建设史,其论述本身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宏观性与现实性。
    二是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发展战略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综合性问题。作者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在研究思路上,该书将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战略的认识、选择过程与其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实践过程,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进行了交叉论述,既探析了战略提出的国际国内环境、时代特征,阐述了战略的指导方针、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又如实描述了战略实施的全过程、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困难,分析了战略制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的教训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不仅如此,作者还运用纵横结合的叙述方式,以纵向的时间为轴,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从宏观经济、文化教育、对外开放、国际关系等方面,横向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发展战略认识的深化,从而形成了两条纵横明显的逻辑线索。通读全书,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其全景式地展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来龙去脉及其实践启示。
    三是历史考察与现实关怀相结合。从宏观来看,该书以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探索和实践为章节划分,在大量文献资料中选取精华部分加以论述,显现出作者良好的全局意识;从微观来看,其对中央历届领导集体关于不同方面的发展战略都力图严谨地理清提出、发展及其实践的具体因由。作者特别注重研究历史与当今现实问题的结合,对于重要战略的现实意义给予了详细阐述,体现出以史鉴今的学术价值取向。(作者李良明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