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评论 >

岭上那温暖的阳光


    
    昆明进入了雨季,进入了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雨季了——“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正是在这样的雨天,读到昭通彝族作家吕翼的长篇儿童小说《岭上的阳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这“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美言隽语,岂不正是对“岭上的阳光”的点赞!
    据我所知,《岭上的阳光》是国内第一部拥抱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重大题材的原创儿童文学长篇小说。作品以中国大西南的云南贫困山区为背景,描写人和土豆的故事。
    土豆,学名马铃薯,别名有好几个。在云南,特别是滇东北如昭通、曲靖一带,则被称为洋芋,甚至还流传着一句不无调侃与自得的顺口溜:“吃洋芋,长子弟。”意思是吃了洋芋,男人长得帅,女人水灵漂亮。当然事实未必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洋芋的确好吃。作为云南人,我对洋芋情有独钟,读《岭上的阳光》则让我在亲切与感动中,对洋芋也就是土豆,有了别样的新的认识和向往。
    小说的发生地叫野猪岭。一个高寒山区普通的彝族村寨。山梁之上,是一片又一片泛着铁红色的耕地,潮湿、松软,散发着泥土本来的香味。这铁红色的泥土,正是种土豆的宝地。12岁的小主人公、彝族小学生闰生,他家的土豆就种在这块宝地上。闰生的爸爸吉贵是一个勤劳的土豆迷,种土豆也享受土豆。但是,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闰生像他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就为了能吃上土豆,填饱肚子。他要闰生好好读书,以后过更好的日子。吉贵是一个朴实本分的庄稼人。在野猪岭,家家供桌上方的神龛里,都供着一个大土豆,他们家虔诚地供着的,也许还是最大的一个土豆。他也曾外出打工,为孩子读书赚辛苦钱,但是他又回来了。因为他割舍不掉地里的土豆,割舍不掉火烧土豆的香味,还有因土豆而结缘的巧手的老婆。老婆做的“土豆八大碗”闻名乡里,是贫苦乡村中的一绝,吉贵看着岭上的土豆地,满脑子驰骋着自己朴素的渴望。
    野猪曾经是野猪岭的霸主,“一猪二虎三老熊”,野猪排在第一位,野猪的厉害在于,它们也喜欢吃土豆。前些年,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树林没有了,河沟断流了,野猪们无奈地远走他乡了。这几年,野猪岭的生态逐渐恢复起来了,野猪闻着土豆味,又回来了。它们用它们长长的有力的猪嘴,拱开红壤土,对还在睡梦中的洋芋大开“吃戒”,把土豆地糟蹋得一塌糊涂。爸爸吉贵气极了,闰生也伤心极了:到了秋天,土豆无收,那不仅家里吃的不够,要饿肚皮,还有他上学的费用,买书买本子买笔的费用,或者添一件新衣的费用,都没有了……
    爸爸吉贵知道,野猪有被保护的特权,不能猎杀伤害,但是把这些不劳而获的家伙吓跑总是可以的吧?于是他从小镇上“买来一堆鞭炮——火药很足、威力和响声很大的那种”,想把野猪统统吓跑。在和野猪的“战斗”中,大野猪丢下了一只小野猪,这只小猪让闰生牵肠挂肚。他不仅在梦中和这只小野猪相遇,而且瞒着爸爸,带上鼻子最灵的家狗闪电,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小野猪,悄悄地抱了回来。他给可怜又可爱的小野猪取名“小王子”,交给下了一窝猪崽的母猪,让小王子和家猪们生活在一起。
    鞭炮吓跑野猪的事件,特别是少年闰生收养小野猪的举动,让“上管全村的扶贫大事,下管地里的鸡毛蒜皮”的驻村“扶贫工作队”知道了。他们从家猪野猪“和谐相处”的混养驯化、从开发土豆产品的加工制作中,找到了符合野猪岭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办法。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让人们有了获得感,也在岭上阳光的温暖中,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土豆花竞相绽放的美丽与希望。
    吕翼匍匐大地、深接地气的写作姿态,他把丰饶的现实生活转化为精彩的儿童文学表达,也特别让人感动和备受鼓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