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艺谭 >

朝阳北塔:讲述千年不衰的佛教故事


    
    金舍利塔(辽代)
    
    朝阳北塔外景
    日前,“物华天宝:朝阳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拉开了序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此次展览的辽宁朝阳北塔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建造,历经北魏、隋、唐、辽代的修缮或重建,被誉为“五世佛塔”的建筑奇迹。1988年11月,北塔在修缮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天宫、地宫,出土了上千件奇珍异宝。两颗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再现于世,这是继1987年陕西法门寺后,佛教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轰动了海内外。展览的文物既展示了“五世同堂”的历史文化遗产——辽宁朝阳北塔的建筑艺术与历史变迁,又展示了北塔文物独有的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娓娓讲述了那段经久不衰的故事。
    位于三燕古都的“五世佛塔”
    辽宁朝阳拥有的历史遗存极为丰富,其中以旧石器时代的鸽子洞遗址以及出土过大量精美玉器的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址最为著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燕、后燕、北燕均定都于朝阳,因此朝阳也有“三燕古都”之称。从朝阳北塔的夯土台基和东晋风格的龙凤形柱础石等遗迹中可以看出,此处为前燕慕容铣建造的宫殿基址,这构成了北塔的“第一世”。当时的龙城,佛法盛行。在朝阳北票县西官营子发现的北燕冯素弗之墓中出土的一件压印佛像纹饰的山字形金,证明了北燕文成帝之弟、官至大司马的冯素弗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著名佛史专家汤用彤认为“北方佛法三宝兴隆之地,当推凉、燕、其实据在幽燕者冯氏(史称北燕)……”。可见北燕统治者对佛教的大力提倡扶持。
    此后,佛教也受到了北魏掌权者冯氏皇族的虔诚信奉。据《魏书·皇后列传》记载,文成皇后冯氏乃北燕王冯弘子朗之女,临朝听政之时,为了祭奠先祖弘扬佛法,“立思燕佛图于龙城,刊石立碑”。据此,“思燕佛图”成为北魏王朝在东北地区建造的唯一一座皇家佛寺,这就是北塔的“第二世”。
    至隋文帝杨坚时,毁于火灾的“思燕佛图”得到了重建。从历史文献来看,隋文帝与佛法渊源颇深,其母于冯翊般若寺生下了他,又因算命之说自小在寺庙中长大。据说印度高僧曾送他一包佛身舍利,杨坚称帝后,将舍利分赐天下113个州,并令全国选53州建灵塔供奉舍利。于是,营州(今朝阳)官民僧俗奉诏在烧毁的思燕佛图基础上,重新建塔安葬。北塔地宫中辽代再葬时的题记碑文清楚地记载了此事:“霸州邑众诸官,同共齐心结缘,弟三度重修。所有宝安法师奉随文帝敕葬舍利,未获,请后知委。”此即北塔的“第三世”。
    朝阳北塔的“第四世”修缮于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天宝年间。时任营州刺史的安禄山奉诏修塔,并将此塔更名为“开元寺塔”。此时营州城里的隋塔经过200多年的自然和人为的损坏,部分砖已脱落,因此进行了第二次修复。
    到了辽太祖神州元年(916年),首任霸州彰武军节度使韩知古,奉太祖耶律阿保机之诏命修葺柳城、建置霸州的同时,整修了开元寺塔,改名为延昌寺塔。这是朝阳北塔的“第五世”,也是现在看到的朝阳北塔。辽是一个崇尚佛教的王朝,在继承唐代佛教遗产基础上不断发挥创造,尤以密教与华严教最兴盛。辽地成为佛教义学发展的中心,由此也影响了东亚佛教发展。辽所掌控的区域修建了大量寺塔建筑,现存朝阳北塔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十三层密檐式佛塔之一。
    尘封千年 佛舍利重见天日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朝阳北塔,是以三燕时期的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北魏的“思燕佛图”为台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代佛塔为外表的“塔中塔”“塔包塔”的构筑形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五世同体”的古塔。不仅如此,在这五个历史时期中,北塔所在地一直都被视为皇家圣地,甚至一度是东北佛教文化中心,地位极为殊胜。
    上世纪80年代,北塔因年久失修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面临倒塌危险。当地的考古队初步勘查后,发现塔中存有三燕、北魏、隋、唐、辽5个时期的夯土、建筑、绘画和雕刻遗迹,历史文化富含量极高。1988年10月,文物部门开始对北塔进行从上至下的初步清理。
    经历了上千年,天宫内几乎被尘土填满,土层上方只露出一个铜质“佛宝盖”的尖顶。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清理掉尘土,“尘封千年”的宝贝终于露出了真容,佛宝盖被第一个清理出来,其外观晶莹剔透,品位极高。朝阳北塔佛宝盖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佛宝盖实物。
    天宫中发现的藏经塔、六角鎏金银塔和波斯金盖鸟形玻璃瓶是国宝级文物。同时发掘的上千件的珍贵佛教文物中反映七宝供养的七宝塔、以密教曼荼罗图像为主题的鎏金银塔、金银经塔、金舍利塔等,将天宫构筑成供奉舍利的神圣空间,透露出僧俗对佛教密宗的崇信。这些供养物为研究辽代文明与佛教艺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北塔所出三燕、北朝、隋唐特别是辽时期重要文物近140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是30件,包括瓦当、石刻、泥塑、舍利塔、金银器、瓷器、水晶、玛瑙、琥珀、玉器等,品类极为丰富。
    虽然极为精美的七宝舍利塔未曾现身,但放置七宝舍利塔的木胎银棺出现在了深圳博物馆展厅。原木胎虽已烧毁,但存留的银片上,刻着丰富的佛教故事。木胎银棺出土时里面存放的是一座方形单檐金舍利塔,塔身四面分别刻出四方佛,塔内为玛瑙舍利罐,此罐就是当年存放真身舍利之处。
    舍利是佛教神圣之物,瘗埋舍利是北朝、隋唐、辽宋时期重要的佛事活动。辽兴宗重熙年间重修后的延昌寺塔即以三重塔宫(即天宫、中宫及地宫)为核心,由地方军政首领与上京管内僧录、宣演大师蕴珪领僧俗各界共同营造出庄严的舍利供养世界。
    作为国家级文物的七宝塔中的金银经塔此次惊艳亮相,鎏金铜炉盘上置银盖,盖上鎏金银莲座内放一金莲叶。其上为内藏银经卷的圆筒形塔身,用四重圆筒套合,一、三重的金筒上錾刻着坐佛、菩萨、八大灵塔、莲花等。筒内展开后长度超级震撼的银片上,双线刻着密教梵文和包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内的汉文的佛经咒语,具有重要的佛教文献校勘价值。
    “哪吒太子故事石函”函盖刻了一方塔,塔身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石函四面雕刻哪吒护法故事,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哪吒闹海故事图像。此石函印证了佛经中记载的哪吒常捧佛塔随天王护卫佛法的故事,让人们了解到哪吒原来还是佛教的勇猛护法。
    (本文图片由深圳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