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评论 >

民族民间文学“演述者”,是草根还是精英?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举行的第9期“民文沙龙”活动,深入探讨了“民间的还是精英的?——民族民间文学‘演述者’的再认识”这一话题。
    引言人张多博士以“演述者”为视角,审视了民间文学中的“民间”这一概念,并以“重新认知演述者”作为本期民文沙龙讨论的话题。他认为,“民间”在主流文学研究的话语中,往往被想象为一个均质的群像,具有和“人民”“劳动人民”“大众”“通俗”等概念相似的话语功能。但事实上,民间文学中的“民间”这一术语是一个充满多层次的复杂概念。有时,“民间”概念的歧义实际上是不同的文学观造成的,而这种文学观差异的焦点恰恰在于对“演述者”的认知。
    张多从3个视角说明了这一问题:“职业”和“业余”的辨析,许多民间文学的演述者对于民间文学的演述并不是生活中的业余爱好,他们的演述经过漫长、严格、系统的训练而臻于成熟,因而他们的职业化程度并非不如作家;“口头”和“书写”的辨析,“口头”与“书写”不宜作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分野的标志,因为民间文学中也不乏书写;“变异”和“写定”的辨析,演述者在演述传统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在“变异”与“写定”之间穿梭,演述者的能动性与演述传统之间的张力,是保证演述活动存续力的关键机制。
    “民间文学的演述者在很多时候是社区或群体中的精英分子,他们凭借过人的天资和刻苦训练,习得娴熟的演述技艺。由于‘民间’这一学术概念的遮蔽作用,民间文学的演述者们往往在主流文学中成了非精英的草根群像。因此,详加区分、辨析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学演述者,有助于推进学科自觉与学科发展。”张多说。
    在讨论对话环节,对话人分别就引言人所提及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央吉卓玛博士以《格萨尔》史诗演述者的内部划分为例,阐述了同一文类演述者中“精于此道者”与一般演述者的差异。丹珍草副研究员认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非对立关系,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泉。民间文学是奔流不息的源头活水,所谓的“草根”恰恰是文化中最活跃的部分。毛巧晖研究员通过对“民间”概念的学术史梳理,提出当下民间文学遇到的几个瓶颈,特别强调了“演述者”身份辨识的重要性。
    高荷红副研究员认为,“口头”与“书写”应该更正为“口承”与“书写”。“口承”与“书写”之间是按表述媒介进行划分的,两者既有鲜明的特质,又存在一定的模糊边界。演述者的演述,最终要回到被民众认为是“传统”的领域中。
    刘大先副研究员认为,辨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两个概念的分野,要将国内和国外的情况联系起来。特别是在民间文学的讲述者中,讲述得好的那些人恰恰是民间文学的边缘群体(少数者),民间文学的经典特性主要基于它的“口承性”与“变异性”。他建议,应从当下演述者的现实情况出发,来反思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文学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