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精绝人的衣冠服饰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7:11:25 中国民族报 阿迪力·阿布力孜 参加讨论
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以北100公里处的尼雅遗址,在汉晋时期是西域36国之一的精绝国所在地。从尼雅废墟现有的遗迹来看,这里曾经有村落民居、牛舍羊圈、水塘涝坝络,这都印证了它曾经是繁荣一时的国度。关于精绝人的服饰在史籍中难以见到,尼雅古墓中出土的大量服饰实物,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万世如意”锦袍 袍 服 1959年,民丰县尼雅夫妻合葬墓出土了东汉时期“万世如意”汉字铭文锦袍。这件保存较为完好的锦袍,出土时色彩十分鲜艳。袍服身长122.5厘米,款式为“胡服”:直领、对襟、窄袖、紧腰、宽踞,其侧加缝一块三角衣料,增加了下摆的宽度。袍的领襟和下摆用绣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的铭文锦制作。锦袍质地厚实,以绛紫色为底,配有淡兰、油绿、白色的茱萸纹和飘逸的云纹。 1995年,尼雅1号墓地3号墓出土了一件汉晋时期的黄蓝方格纹锦袍。锦袍身长122厘米,通袖长225厘米,款式为交领、左衽、宽袖,下摆宽大,两侧开衩。这种下摆两侧开衩的衣装特别适合游猎骑马时穿著。锦袍的下摆和衣袖间还有用绛、绿色方格纹组成的条带。锦袍纹饰简单,但十分规整,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情趣。锦袍的领、襟表现出典型的中原风格,而两侧开衩则是西域服装的一个特点,由此可知这件锦袍是西域与中原服饰文化融合的产物。 棉布刺绣男裤。 裤 装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当时精绝人的裤装可分为筒裤和灯笼裤两种形制。1959年,尼雅古墓出土一件东汉时期的男夹裤,用粗棉布作面,宽腰大裆,裤腿口与山普拉古墓出土的灯笼裤相比,显得比较宽大。裤腿用草绿色细绢镶缀,以绿地动物花草叶纹为主绣,草绿色细绢为底,配以绛紫、黄、宝蓝、白等各色丝线,运用锁绣法绣出卷草叶、豆英、金钟华等纹样,纹饰的枝蔓循环繁复,表现出汉代高超的织造工艺,同时显示出汉代织锦“锦绣并用”的特征。 “德”“宜”“子”“生”铭文锦帽。 帽 子 地处沙漠腹地的精绝国人,除了戴毛质的帽子之外,丝绸缝制的帽子也为他们所喜爱。帽子主要有圆顶和平顶两种。1995年,尼雅1号墓地8号墓出土的一顶锦帽保存得较为完好。帽子高24厘米,口径30厘米,帽身织锦为白地,用蓝、绿、绛3种颜色显出茱萸、云气和人物纹样,并在纹饰中穿插有“德”“宜”“子”“生”等隶书汉字。帽里以素绢为衬,帽口镶宽5厘米的革缘,帽后缀两根湖蓝色绢带。 风帽是一种附有下裙的帽子,在发生沙尘暴时十分实用。1959年,尼雅东汉墓出土了一顶用白绢缝制的风帽。1995年,尼雅汉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一件帽子形制也十分奇特,帽顶上缝着一个红绢面、里衬毛毡、白绢镶边的“凤头”形装饰,上有动物毛发及珠饰。 红地晕裥缂花靴 靴 子 靴子是西域居民的传统衣式。1995年,尼雅1号墓地3号墓出土的一双红底晕裥缂花靴的样式十分独特。靴子长29厘米,高16.5厘米,用皮、绢、毡等多种材料缝制,靴面中央的白底上织并蒂花卉图案,起到了锦上添花的装饰效果。靴子构思巧妙,形制新颖独特,是新疆古代鞋靴中的精品。 精绝居民的着装习俗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无论男女都戴各种帽子,有时也扎头巾,头梳辫发,内穿夹衫或夹袍,外著长袍,用各色织带束腰,下穿长裤,脚穿各种质地的袜子、皮鞋、皮靴、毡靴和丝履。为了防风防沙,衣服采用立领,领部两端还缀有几条系带,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女子服饰更注重内衣的变化,内着襦、衫、袄,下穿长裙,这些都体现了汉晋时期西域服饰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 当时精绝人的服饰受中原丝绸服饰的影响,在原有的皮革、毛织物的基础上,增加了棉布和丝绸,服装款式、色彩和纹样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中原的丝绸文化影响了西域服装,古墓中出土的带有汉字铭文和中原风格图案的丝绸服饰和面料,都反映了这一特点。 以精绝国为代表的西域服饰是各族人民审美的产物、心灵物化的形式。与中原温文尔雅的服饰相比,西域居民的服饰表现出粗犷与剽悍。与此同时,西域居民也十分重视服装的装饰性,无论是袍、裤、裙、襦,还是鞋、靴、袜,他们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镶饰。尼雅古墓中还出土了各种化妆和梳妆用品,还有各种女红用具、项饰、戒指、耳饰等,这些都显示了汉代西域服饰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汉唐时期的鸡鸣枕
- 下一篇:《妈妈我们回家》:讲述美丽畲乡唤回亲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