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张颖 评王铭玉《现代语言符号学》


    语言学与符号学是如何跨学科交叉的呢?王铭玉教授2004年出版的《语言符号学》【1】建立起语言符号学的基础理论,在对八位符号学大师的语言符号学思想进行详细的阐释的同时,这本书还对语言符号学的12个核心要素进行集中的探讨。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语言符号学》【2】是对《语言符号学》的继承和延伸,它进一步提升语言符号学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两本书之间存在着承接关系,对比这两本书,语言符号学的脉络和发展路径历历可见。
    毋庸置疑,《现代语言符号学》是一本极其厚重的书。全书分为五编,22章,共57万余字。第一编是“语言符号学概论”,涵盖了语言符号学的学科定位、语言符号学的方法论基础两章内容,作者力图证明语言符号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合理性、科学性。第二编是“现代语言符号学的思想渊源”,是由符号的系统观与语言符号观等十章组成,讨论皮尔斯、莫里斯、巴特、艾柯、雅各布森、巴赫金和洛特曼的代表思想和理论贡献,如符号系统观和符号语言观,符号的三位一体与分类,符号学的三个世界与多元解读,符号的代码理论与生产理论,符号的功能系统与双向模式,符号的性质与对话理论,模式系统与符号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本编的末尾,法国语言学家、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和格雷姆斯的结构语学分析和叙述语义学理论也被作为现代语言符号学的思想渊源纳入其中。
    作为克里斯蒂娃理论的研究者,笔者认为王铭玉教授把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纳入现代语言符号学的源流是颇具慧眼的,她的语言学和符号学研究是现代语言符号学研究不容忽视的存在。克里斯蒂娃“推土机”般、兼具“破坏性”和创造性的理论建构,是以语言学为突破口的,通过发现语言中存在的“他者”,克里斯蒂娃试图改造符号学的过分理性化和秩序化。具体说来:一、克里斯蒂娃试图建构的“符号心理分析”理论(sémanalyse)(在《现代语言符号学》理论中被翻译为“解析符号学”)有两方面的来源,邦维尼斯特(ÉmileBenveniste)的“语义学”(sémantique)和“超语言学”(translinguistique),另外,在克里斯蒂娃的博士论文《诗性语言的革命》中,她将符号学和精神分析理论跨学科交叉融合在一起,构筑了无意识理论的符号论,所以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的实质是“符号心理分析”(psychosemiotics)。简而言之,克里斯蒂娃的整套符号学理论关注“欲望朝向语言、在语言之中并通过语言不停歇地运作”【3】的过程,通过对句法、语言中的命题阶段、诗性语言的解析来发掘语言中的欲望,从而实现对于意指实践活动的探索。二、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意义生成性”(signifiance)是来源于邦维尼斯特的《语言的符号学》(Semiologie de la langue)(1969)。受到邦维尼斯特的启发,克里斯蒂娃将关注的重心放在超越语言的领域,在语言的系统之外探索语言的无限的、无尽的生成过程。她的符号学理论关注的是“具体化的意指实践如艺术、诗歌、神话等的功能,这些符号活动是不可化约到语言对象中的【4】”。
    《现代语言符号学》的后三章涉及到如何指导语言现象的层次分析问题,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篇章、句子和隐喻进行研究,作者采取的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述方式,从面到点,以对语篇的研究为出发点,深入到对句法层次和隐喻生成的探索。
    作者有关语言符号能指的层级性的思考是贯穿整本书的理论路线,他把语言符号系统分为表达层、内容层、功能层三个方面,并认为由于解释关系的存在,符号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与其它符号的关系网中。这一点与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有相似之处,只是克里斯蒂娃将探讨的重心放在了“生成性伴随文本”【5】(前文本和同时文本),而符号的层次系统理论将重心放置在解释的动态性和无限性中。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能清晰地理解隐喻的运作机制,在隐喻的关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符号主体,即建构隐喻的施喻者和接受隐喻的受喻者。隐喻的生成,一方面,是施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两类事物间的相似性,另一方面,符号的受喻者结合自身的个性对隐喻给予多样化的阐释。在王铭玉教授看来,“主体的共性因素是符号使用者即受喻者正确解读隐喻的前提,而主体的个性因素则更多地体现在符号使用者在建构和解读隐喻的差异性之中”【5】,这一结论将主体的能动性考虑进来,将建构和解构隐喻都置于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之中,尤其是受喻者解读隐喻的过程,正是皮尔斯意义上的“无限衍义”,是作为隐喻的表意过程的无限延展。王铭玉教授对隐喻的符号学解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回归和实践。
    本书不得不提的另一亮点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本书除了选用俄语、英语的例句作为例证外,还运用了中俄互译,中英互译的办法,或者直接选用汉语的语篇、句子、短语作为论证材料。所选材料灵活多变,大到经典小说、散文、诗歌,小到广告词的某一片段或近期互联网的流行语,深入浅出,将深奥的理论探讨伴随着大量通俗易懂的例证共同呈现。
    《现代语言符号学》以独具特色的视角、兼容并包的理念、科学严谨的方法对语言符号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在把前人研究中较为零散的符号学研究纳入到一个完备的语言符号学框架之内的同时,作者分析了不同学科对于语言现象如篇章、句子、隐喻研究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并突出符号学对于打破已有的语言学研究的桎梏的有效性,从总体到局部都为读者描绘出了细致的理论图谱,为现代语言符号学研究提供了确实可行的学理基础。对广大语言符号学爱好者而言,这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足以“无限衍义”的文本。
     
    ——————————————————————————————————————
    【1】王铭玉《语言符号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王铭玉《现代语言符号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3】J. Kristeva,La révolution du langagepoétique, [1974], Paris, Seuil,p. 15
    【4】J. Kristeva,La révolution du langagepoétique, [1974], Paris, Seuil,p. 19
    【5】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5页
    【5】王铭玉《现代语言符号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567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