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 清末民变研究难得的佳肴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01 北京晨报 刘平 参加讨论
《骆驼王的故事:清末民变研究》 出版: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蒲乐安 定价:48元 清末十年,中国正处于一个近两千年来封建王朝倾覆的大变动时代,“民变”“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本书是耐人寻味的关于清末乡村民变的研究著作,前后经历了十多年。 作者择取视角相当独特。清末“新政”时期,官府调查户口、钉门牌、地方自治等措施在民间引起骚乱,但国内已有成果多立足于农民起义的观点来认识这些民变,骆驼王、廖观音和丁费氏等人基本未被提及。 作者重新审视了乡村民变和晚清近代化的关系,认为应当把它视作晚清近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本书所研究的各地民变,无一不是乡村民众对新政措施的强烈回应,而且都是以暴力冲突为外在形式的。“新政”是清廷在经历了1900年西方国家联合军事侵略后展开的全面自救,压力来自外部,而非基于国内社会广泛的诉求。因此,一开始就在缺乏与基层民众沟通的情况下展开,便利了地方精英对公共利益的侵夺。 作者注意到,晚清时代乡村基层首领的产生过程,已包含若干民主政治的因素,不少乡村首领也从乡村公共利益立场出发,来处理乡村与地方直至中央当局的关系。 但是,这些积极因素未能被来自中央的政治改革所吸收,相反,地方精英素质趋于败坏,基层民众与政府的对立也更加表面化。新政不仅破坏了基层民众的生活秩序,而且也破坏了他们的政治秩序。这对于某些试图机械移植西方宪政措施的操作者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强烈的历史警示。 蒲乐安在书中还比较细致地探究了民间反抗的思想动力,描绘了新政时期的地方叛乱依靠长期和自觉的政治反抗传统,认为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是从多种因素中提炼出来的,包括传统哲学观念,寄希望于天堂、来世,民众信仰,甚至古典小说。 作者指出,绅士的自身利益大都在县城,而且主要为商业利益,如经营银号和当铺等。这种特征使得他们在利益上比乡村民众更接近于近代工商业。同时,绅士利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来侵夺乡村公共经济资源,新政改革极大地便利了绅士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加剧了他们与乡村民众的对立。 作者在这本书中,吸收了众多学者的方法和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可以说,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作者就清末民变的史学研究而与其他学者进行对话的结集。(本报有删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