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作家印象 >

温燕霞:传递土地的呼吸和时代的脉动


    关键词:温燕霞
    
    温燕霞 作家,江西省文联党组成员、挂职副主席,江西省作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小说《红翻天》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七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琵琶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和中国作协“纪录小康”主题创作推荐书单。主创的多部广播剧、参与编剧的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等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一部客家题材的小说《琵琶围》近日面世,让江西籍女作家温燕霞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温燕霞第一次为大众所熟知,是17年前她创作的客家乡土题材长篇小说《夜如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围屋里的女人》。这之后,她创作了多部客家题材的文学作品。
    在读者熟知的作家身份背后,温燕霞还是一名广电人,她长期供职于江西广播电视台。除了创作小说,她还作为编剧参与创作了不少电视剧和广播剧。
    “赣南客家是我的文学故乡”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秦川沃野,迟子建的冰雪北国……故乡是作家出发的原点。对温燕霞来说,赣南客家就是她的文学故乡。
    “我是土生土长的赣南客家人,赣南是我的文学故乡,是我创作的源泉。它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浓郁的客家风情是两种不同的意象元素,当它们在文学的世界中相遇时,既能激发血与火的热烈,又能催生风土民情的旖旎。”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说起客家源流,说起家族迁徙,说起创作生涯,温燕霞滔滔不绝。看得出,这片土地给予她的文学滋养,已经融入血液、深入骨髓。
    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敬缅怀,对祖地的执着追忆,对家族荣光的深刻铭记,给温燕霞带来诸多启发和触动。“加之大学时我读的是历史系,还一度痴迷于考古,这些因素让我在创作中格外偏爱那些消失在时光长河中的人与事。”温燕霞说。
    正因如此,温燕霞的很多作品,从客家乡土题材的长篇小说《夜如年》(再版时改名为《围屋里的女人》),到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红翻天》,再到智志双扶、着力于改变人们精神风貌的长篇小说《琵琶围》,“灵感都源自我生长的赣南”。她把赣南比作一棵长满果子的大树,而这些赣南客家题材的文学作品,“都是我从这棵果树上摘的果子”。
    新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琵琶围》正是这样的果子。这本小说以赣南原中央苏区贫困山村琵琶围为蓝本,用一座围屋的前世今生,艺术地再现了客家山区独具特色和情怀的智志双扶的脱贫奇迹,作者用女性作家笔触特有的细腻、才情和张力,以小围屋小人物写出了大时间、大空间、大变化。这本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列入中国作协“纪录小康”主题创作推荐书单。
    “为好作品甘愿付出时间和精力”
    温燕霞创作的小说、电视剧和广播剧有不少是主旋律作品,她坦言,写主旋律作品要舍得时间和精力。“我写一篇《琵琶围》这样的长篇小说要进行大量采访和查阅大量资料,费时一年半,但写一篇同样篇幅的都市生活小说则要轻松许多。有朋友劝我写作时要讲究性价比,不要老写费力的题材。但我不这样认为。身为作家,要让文字传递土地的呼吸和时代的脉动,我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
    在扶贫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琵琶围》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反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扶志扶智的主题。
    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温燕霞说,“其实我很早就想写这样一部小说了,因为心有所感”。10年前,温燕霞写反映江西库区移民易地搬迁的报告文学《大山作证》时采访过不少村民,这触发了她的创作灵感。选定扶贫这个主题,在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扶贫办、江西广播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温燕霞多次深入江西省的石城县、南城县、资溪县、进贤县、高安市等地,走访香菇厂、养鸡场、扶贫车间,记下了近10万字的采访笔记,录下了68G的视频素材,从而掌握了大量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创作过程中,温燕霞得到了中国作协、江西出版集团、江西省文联、江西省作协、江西人民出版社和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
    2020年年底,《琵琶围》出版后,温燕霞获得了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这正是对她创作《琵琶围》深入采访给予的肯定。
    “写出美而有光辉的人物”
    在写作时如何把相关政策化入故事情节并作用于人物命运,温燕霞说这是她写《琵琶围》最难的地方。为此,她采访了江西省扶贫办主任史文斌。“史主任花了整整一下午给我介绍江西省的扶贫经验、特色做法与取得的成绩,让我对江西的扶贫事业有了大概的了解,廓清了不少迷雾。省扶贫办还送了我两大提袋资料,我足足啃了两个月。”
    为了写好书中的人物,温燕霞还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书中不少人物脱胎于温燕霞的采访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有迹可循。小说中何劲华、金彩凤等基层扶贫干部志智双扶,因户施策,带领村民精准脱贫的故事,是温燕霞从各地精准扶贫的事例中提炼出来的;哑伯养蜜蜂的灵感来源于高安农村的养蜂户;瑞金壬田镇廖奶奶的咸鸭蛋合作社则催化了许秀珍的三嫂咸鸭蛋合作社……
    温燕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石城县下棠村采访时,一位70多岁的独居老人找到扶贫干部,说他的手烂了,驻村工作队的同志当即说要用自己的摩托车送他去镇上看病。帮扶干部说,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他们在村里扶贫,更多的是给人当“儿子”和“孙子”。“是他们在替村里后生给老人尽孝……”这些人物和细节,都被温燕霞写进了书中。
    “我希望自己能写出美而有光辉的人物,创作出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有亮度的作品。”这是温燕霞对自己创作的期冀,她也收获了这样的肯定。《琵琶围》长篇小说精编版在2020年第9期的《人民文学》刊发后,多地高中试卷将《琵琶围》选段作为试题。《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称:“《琵琶围》是2020年度脱贫主题厚实又有特色的一部力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