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歌的真伪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7:11:30 文艺报 高 平 参加讨论
关键词:仓央嘉措 这些年来,由于西部的开发、铁路的修通、旅游的发展、网络的便利,大大拉近了内地与西藏的距离,迅速增进了人们对于藏族文化的了解与向往。突出的事例之一,就是人们通过那些个性突出、抒情坦率、形象鲜明、通俗优美的诗歌认识了仓央嘉措,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这位藏族的伟大诗人。仓央嘉措的身世和遭遇,博得了人们对于在政治迫害中夭折的弱者的高度同情。仓央嘉措的知名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仓央嘉措诞生在西藏的门隅地区,是西藏的“南方人”。乳名阿旺诺布,正式起名叫阿旺嘉措,14岁受戒坐床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时,由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他起了法名普慧·罗布藏·仁青·策养嘉木措,拼读简称仓央嘉措,就譬如把西藏的地名察木多拼成昌都,硕般多拼成硕都。 据我所知,最早把仓央嘉措的情歌由藏语文译为汉文的是于道泉先生,他译了62首,于1930年首次刊登在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刊物上。之后又相继在1932年、1939年、1956年、1958年、1980年出版过各种汉文译本。除了于道泉先生之外,译过仓央嘉措诗歌的还有刘家驹、王沂暖、曾缄、庄晶、刘希武、龙冬、陈庆英、张子凌、苏朗甲措、周良沛等。这些译作的体裁差异很大。译为白话新诗的,比较接近直译;译为五言、七言旧体诗的,则显然是意译。从篇目上看,最少的是60首,最多的有124首。当然,在它们之中可能混杂有民间歌谣,而在它们之外也可能还有仓央嘉措的轶诗,但如曾长期在西藏工作的作家马丽华所说:“总体是可靠的。” 从前些年起,借机于仓央嘉措情歌的广泛流传,相继出现了一些署名仓央嘉措的诗作,其中传播较广的有《见与不见》《那一世》《十诫诗》和《问佛》。有的读者还想从我的长篇小说《仓央嘉措》中看到这些诗,想知道产生这些诗的故事情节,但却失望了。因为事实上这些篇章有的是误传,有的是假托,都不是仓央嘉措的作品,我是不会把它们引用到传记性的小说中去的。下面让我们来澄清一下这些作品被误传的真相: 《见与不见》这首诗是出现在电影《非诚勿扰2》中时被错误地署名为仓央嘉措的。它原题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即莲花生大师的沉默),是扎西拉姆·多多在2007年5月创作的诗。于同年5月15日首发于她的博客。多多本名谈笑靖,1978年出生在广东肇庆,汉族,自由职业者,从事广告策划、剧本创作等工作。由于皈依佛教,取了扎西拉姆·多多的网名和笔名。 《那一世》原是朱哲琴演唱的歌曲《信徒》的歌词(录制在1997年出品的朱哲琴专辑《央金玛》中)。词和曲的作者都是著名音乐人何训田先生。《读者》杂志2007年20期在转载此歌词时误署了仓央嘉措的名字,以致以讹传讹。 《十诫诗》原出于青年女作家桐华的网络小说《步步惊心》,其中引用仓央嘉措的诗“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时进行了一些加工。《步步惊心》的读者白衣悠蓝,又继续添加了两段,反响强烈之后,又继续进行创作,成了现在的版本。 《问佛》是拼凑的作品,其中有电影《青蛇》插曲的歌词,有抄录的佛经,而且其基本内容是禅宗的思想,完全不符合仓央嘉措所信仰的藏传佛教的教义。 最近,我又听到了一首歌颂莲花的诗,忘记了题目,也说作者是仓央嘉措,很多人依旧难以辨别真伪。究竟如何分辨是不是仓央嘉措的诗歌,其实并不困难,标准也很简单,知道以下三点就够了: 第一点,在已被搜集译出的仓央嘉措的诗作中,六行的只有4首,其余都是四行,凡是超过这个长度的诗,就不一定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第二点,仓央嘉措诗的体裁,大多用的是民歌的“谐体”,即每首四句,每句六字(词)三顿,押韵,例如“骏马跑到山上,可用绳索捉拿,爱人起了二心,神仙也没办法”。 第三点,在现有的124首之外,还没有专家、学者、翻译家发现或考证并公布有仓央嘉措的其他作品,凡是不在已被译出的124首之外的,都不能标明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应当承认,那些被误传或假托仓央嘉措的作品,有的写得很是不错,感情相当浓烈。不少人表示:即使是伪作,我们也喜欢,是谁作的无关紧要。我完全理解,并且支持。在产量空前、流传稀少的当代诗歌中,能够有抚慰读者心灵的诗出来,也是好事。它们是不是借助了仓央嘉措的诗名,才得以如此引人注目广泛流传呢?大概是的,不然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知道是伪作,依然以仓央嘉措之名在做宣传文章?我希望不要再延续此种现象,还是要尊重和遵守版权法、恢复原作者的署名为好,不然仓央嘉措的在天之灵是会感到不安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当代藏族作家汉语创作研究
- 下一篇:新变探索与积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