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力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很注意到它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
本期笔谈栏目刊出陈伯海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围绕“在中国发现文论”的主题各抒己见。有趣的是,诸位不约而同地都重视如何成功地建设“中国文论”,并对相关的一些理论观念作平...
每一个开化民族的语文到了它的现阶段,都曾经过很悠久的历史。它常在生长、变化和新陈代谢;它是一个活的东西,随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而生发无穷。那个民族的精神生活衰竭了...
朋友们: 前信略谈了各门艺术的差别和关系以及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就可接着谈文学创作中“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重要问题了。 艺术创作的功用不外是...
对中国古典文献的解释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没停止过,但对中国古典文献解释的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则是现代学者关注的问题。有的学者立足传统方法,将中国古典文献解释方法归纳为:...
也许“关门读史”太久了,变得“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并非已超然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正好相反,是因为身列穷教书匠,只能把多多读书当作觅食法门。但终于...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新出版的刊物,里面劈头一篇就是一位大学中文系主任的《中国文学系之精神》的文章。他郑重申明“本系之精神,力矫流俗,以古为则”。他很痛心疾首地骂“无...
对中国北方民族王朝文学的研究的意义,不只是针对特殊时代、特定区域文学研究的盲点和弱点,有填补空白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将有力地推进我们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整体...
《文心雕龙·体性》篇中心是讲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文学风格的基本类型,中心的思想则是 “因内符外”以及“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吐纳英华,莫非情性”、“表里必符”,意 思是...
一、会通的核心在通 会通,或融会贯通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界所趋同的一种基本的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发展长期处在频繁的思潮变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