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统计批评:黛钗诗词差异论

    2017-10-29

    诗词曲赋是《红楼梦》全方位美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品韵味浓郁的一大原因,也是作者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诗词中尤以黛钗为佳。黛钗诗词鲜明地反映出两人气质个性情...

  • 传统文化心理与《红楼梦》的典型观念

    2017-10-29

    鲁迅先生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 曹家“著籍襄平”的事实与周先生的解释

    2017-10-29

    康熙年间修的《上元县志》卷16 的“曹玺传”载: 曹玺, 字完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 著籍襄平。大父世选, 令沈阳有声。世选生振彦, 初扈从入关, 累迁浙江盐法参议使, 遂生玺。...

  • 悟性思维的艺术表现——论《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2017-10-29

    红学在发展,从旧红学到新红学的过程姑且不论,就五十年代以来,除了在众所周知的反常的历史时期以外,人们研究《红楼梦》的视野,总是在不断地扩展。特别是到了八十年代,人...

  • 论《红楼梦》的叙事时空建构

    2017-10-29

    如果说世界“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1]”,那么,小说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投影,当然也具有其依存的时空条件,并且是在叙事的时空关系中建...

  •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新解

    2017-10-29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描写众姐妹大设春灯雅谜,写道:“……宝琴走过来笑道:‘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

  • 也谈“《红楼梦》原稿”

    2017-10-29

    《红楼梦学刊》一九八九年第一期沈传甲先生《<红楼梦>“原稿”佚话》一文中,谈到了清人郑光祖所见到的《红楼梦》原稿,这确实使人很感兴趣。但我认为此“原稿”可靠性不大...

  • 从薛宝琴的《柳絮词》看曹雪芹的思想——读《红楼梦》札记

    2017-10-29

    《红楼梦》第十七回写了大观园里最后一次诗会。这次聚会以柳絮为对象分别选调填词。参加的共有六人,即史湘云、贾探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薛宝琴。这些人虽然歌咏的是...

  • 《红楼梦》的多重叙事成分

    2017-10-29

    随着小说艺术的发展,人们愈来愈倾向于认为小说应该“再现”或“模仿”生活,让作品中的人物和图景自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是经过“转述”出来的,作者在作品中的作用...

  • 对《红楼梦》诗歌文本的三级接受

    2017-10-29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尧斯在其《走向接受美学》这一著作中,作了一个“试验性”的研究。他以分析波德莱尔的《烦厌》一诗为例,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把对诗歌文本的阐释分为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