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江健三郎的最新长篇小说《水死》再度为其小说创作的互文体系增添了新的结构样式。在这部小说中,大江健三郎以"穴居人"一词暗示和勾连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中的"...
内容提要: 朝鲜具有悠久的汉文创作传统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中朝交流的历史长河中,朝鲜汉文学创作往往与中国古典文学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金时习传奇集《金鳌新话》便...
内容提要: 阿部知二创作、出版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后的长篇小说《北京》具有强烈的时局色彩,是日本“行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关于“行动”的讨论贯穿小说始终。在作家...
摘要: 本文以巴勒斯坦诗人达尔维什的自传《为了遗忘的记忆》和《为何把马儿独自抛下》为研究对象,指出自传作品是巴勒斯坦知识分子在宏大的民族历史叙事阙如的生存境遇中,以个...
摘要: 在《古今和歌集》两序所描绘的和歌史中,和歌繁荣的古代占有重要地位,是当代所景仰的理想盛世。古代和歌摒弃"耳目之玩"、推崇"教诫之端"的政教主义理念是出于"以和...
作者简介: 陈义华(1973-),男,湖北宜昌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 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印度大部分地区处于母系社会,妇女地位崇高。即便到吠陀时代...
摘要: 萨义德的批评方法要么被认为是无足轻重或不今不古而受人忽略,要么被认为是身份、种族或文化等概念框架的预设延伸而举手可采。其实,《东方学》的批评方法不仅是对萨义德...
内容提要: 由于韩国古代文人对于中国文化与文学知识的长期积累及“虎溪三笑”典故在韩国古代的不断流播,“虎溪三笑图”及其题画诗借由苏轼在高丽末期登陆韩国,并在其文人中...
【摘要】 以朝鲜诗话《清脾录》为个案,可以从实证与理论两个方面,探讨文学史上"环流无倦"的变化与书籍"环流"之间的关系。《清脾录》的特殊意义,体现在其关注本国诗之外,还关注当...
作者简介: 侯传文,文学博士,青岛大学教授 内容提要: 森林在数千年间一直是印度文学的一个中心场景。从上古的吠陀、史诗到中古诗人迦梨陀娑,再到近现代诗人泰戈尔,都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