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论张爱玲的现代性及其生成方式

    2017-12-12

    1. 评价张爱玲的作品,必将指向现代性的思考。对此,学界先后有三类论述:其一,如夏志清,从中西比较的角度,确认张爱玲在宗教关怀、道德表现、心理描写等方面超出了同代中国...

  • 李隆虎:何为“清真”?——猪肉禁忌与族群关系

    2017-12-06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因为“清真”食品引发的事件屡见不鲜。2013年4月,河南周口市福来顺涮锅店挂清真牌子公开售卖非法食品(猪肉)被当地穆斯林发现,各清真寺坊间群众自发前到...

  • 楼宇烈:勉为真君子

    2017-12-06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给清华学子作了题为《君子》的演讲,并引用《周易》乾坤两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学...

  • 刘清平:文化的主体性:谁在焦虑?如何认同?怎样自信?

    2017-11-29

    摘要:从“文化”即“人化”,并且包含着价值理念、习俗制度、器物成果三大要素的实然性视角看,文化的主体归根结底是个体性之人;只有当他们之间达成了特定的文化共识后,各...

  • 葛兆光: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在云南大学的演讲记录

    2017-11-27

    摘要:“何为中国”这一话题,在历史上有三个时代成为焦点,分别是北宋、20世纪上半叶以及当下。不过,这三个时代虽然都关注“何为中国”这一话题,但聚焦点却稍有差异。北宋...

  • 乐黛云:以特色和独创主动进入世界文化对话

    2017-11-27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早就预言:“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状态已经消逝,现在代之而起的已经是各个民族各方面互相往来和各方面互相依赖了。物质的生...

  • 郭建宁:文化自信是中国道路的根基

    2017-11-21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很多新亮点,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创新。其中关于文化的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问题的重视,将文化自信提升到了中华民族伟...

  • 韩东屏:文化只是工具,何必在意族籍

    2017-11-15

    内容摘要:对各种文化悬案的回答,不可能不依据对文化本身的本质性把握,而对文化本性的不同把握,又势必会引出对文化悬案的不同回答。将文化视为人的工具的文化工具论将对文...

  • 张岱年:孔子与中国文化

    2017-11-15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延续、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斯大林论民族,认为一个民族不但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

  • 汪晖:两洋之间的新大同想象

    2017-11-13

    2015年,我有机会去到喀什,萌生了关于“两洋之间的文明”这个思考。喀什在内地民众眼中处于边缘地区,然而,它其实也是中心。身处此地,让我们有机会体会“边缘”与“中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