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历来重视“察颜观色”、“写物图貌”,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创造光彩夺目的作品。有经验、有创造力的作家,无不对色彩有着独特感觉和喜爱。博大精深的《红楼梦》 广泛地吸取...
文学史上有许多事情常常是使人想不通的。唐代作家元稹作《 会真记》 (即《 莺莺传》 ),讲了宰相之女崔莺莺与白衣书生张生私婚于普救寺之西厢,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又根据这个故...
脂砚斋(包括畸笏叟)对《 红楼梦》 的评点可说是具有相当权威的《 红楼梦》 早期评论。脂砚斋同曹雪芹关系特殊而密切,与曹雪芹交往颇深,熟知曹雪芹身世、创作取材和创作背景...
周汝昌先生在《 还“红学”以学》 一文① 中,论及“‘旧红学’的观点为什么产生而且至今流行甚盛?”的问题时,首先从中国小说的“本体性质”和人们对此的观念来解释。他说:...
一年前笔者从靖藏本《 石头记》 的回前批中,为曹雪芹校勘出一首佚诗。 靖藏本《 石头记》 简称脂靖本或靖本,1959 年于南京发现,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此书名《 石头记》 ,是乾...
由当代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作序并给予较高评价的青年比较文学学者徐扬尚先生的《〈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一书出版(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无疑问为近年来日益沉...
《 红楼梦》 自一出世,始终被捧读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半点要远去的迹象。那自宝黛情爱生出的悲剧的浓雾“遍及华林”,在人类的心灵和声音中回环震荡.究竟为什么能这样持续而深...
刘姥姥在一般人印象中,是个粗鄙浅陋的乡村老大婆。改编的电视剧由于和原著尚有距离。更使一些未读过《红楼梦》原著的人认为刘姥姥就是这一个扁平人物。这是一种偏见。本文拟...
一 文学创作属形象思维(当然也离不开逻辑思维), 《红楼梦》 的创作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了。尽管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也常有连人物的年龄都搞不清楚的时候。 熟悉《 红...
《西北大学学报》1994 年4 期刊出了袁卿武先生的《新发现的曹雪芹诗词抄本》一文,且加“编者按”指出,袁卿武副研究员“发现的曹雪芹诗词抄本,可能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