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侠的气质使他不惮与红学主流为敌,甘愿为红学界的无冕之王。 周汝昌:红学令我沉重悲痛 88岁的周汝昌紧挨着记者,说起他苦研了五六十年的红学,语气时而悲愤、时而沉重、时...
一、“李逵骂宋江”①:钗、黛误会及其原因 第37回前,《红楼梦》描写了黛玉、宝钗之间的种种误会。 造成误会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是性格差异。如宝钗会做人, 关注上上下下的关系...
一,《红楼梦》的“碍语”之说,见于瑶华的批语 《红楼梦》的“碍语”之说,见于瑶华在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上的批语: 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
一、“新红学”的本质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注:《红楼梦考证》有过初稿和“改定稿”,初稿附于1921年5月出版的亚东初排本卷首,改定稿写成于1921年11月,附于1922年亚...
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一位自署“梦觉主人”的《红楼梦》爱好者,在迄今所见首次题书名为《红楼梦》的一个脂评抄本上,写了一篇颇有见地而又文笔精妙的序言。其开篇即云...
(賈母王夫人薛姨姆論) 賈母餘資之散,判決井井,知在少時,不特以德稱也,才亦有足多矣。年高委政,豈不宜享一日之閒哉!惟於黛玉則始愛之而終死之,未免荒耄之誚乎!然以王夫人...
(林黛玉論) 古未有兒女之情而終日以眼淚洗面者,古亦未有兒女之情而終身竟不著一字者;古未有兒女之情而知心小婢言不與私者,古亦未有兒女之情而白圭無玷癡至於死者。熟讀《紅...
自曹雪芹《石頭記》出現後,大受社會之歡迎,紙貴洛陽,名馳東島。而吾國一般操觚之士心焉羨之,不慮貽譏,亦靦然續貂而學步,後先疊出,名目漸繁如《風月》、《紅樓再夢》、...
《紅樓夢》一書,海內風行,久巳膾炙人口。諸家評者,前賡後續,然從無貢其何為而發者。蓋嘗求之,其書大抵為紀事之作,非言情之作,特其事為時忌諱,作者有所不敢、言,亦有...
一 '96明清小说研讨会于4月23日至25日在四川内江举行。国内外70多位学者到会,交流论文40余篇。研讨会全面情况已有综述。本文就其中的红学研讨作些介绍,并略谈有关的思考。 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