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何建明:深挖公益性个人图书馆富矿

    2017-10-17

    “要加强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利用好这些文化名人、著名学者的私人藏书,这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资源。”——何建明 “我今年上会的一份提案是关于‘倡导和扶持文化名人、著名学者建...

  • “书读起来好像读小说一样”并非侮辱

    2017-10-17

    美国知名中国绘画研究者高居翰(James Cahill)今年2月14日下午2时在其美国加州家中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8岁。作为一个在异域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研究且著作颇丰的中国古代绘画史...

  • 程蔚东:用世界语言 传递中国好声音

    2017-10-17

    作为新闻出版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原总编辑程蔚东尤其关注中国在世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今年提交的《打造大型国际媒体提升中国传...

  • 黄怒波:中国诗歌应当回到社会现场

    2017-10-17

    黄怒波,笔名骆英。诗人,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既是诗人,又是商人,还是一位不忘用自己在商界的成功反哺诗歌的诗歌赞助人。2006年,他斥资3000万元捐助北大新诗研究...

  • 聂震宁:当阅读成为社会问题之后

    2017-10-17

    阅读,本来是个人自己的事情。通常情况下,一个人,读还是不读,多读还是少读,读什么与不读什么乃至怎么读,是其个人精神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的自由。可是,当人们发现国民阅...

  • 郝振省:时代发展呼唤出版企业家

    2017-10-17

    如何走出文化体制改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状态,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两制”改造,需要我们培养合格的出版企业家,用企业家精神点燃时代的引擎...

  • 孙犁女儿谈父亲:曾称“看坏书还不如不看”

    2017-10-17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孙犁先生为后世留下了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采蒲台的苇》《芦苇荡》《荷花淀》入选语文课本。在课本上,我们看到的是情感细腻、温润如...

  • 梁晓声:文学艺术要有“化人”的力量

    2017-10-17

    近日,知名作家、学者梁晓声的新书《中国生存启示录》在北京出版。在这本书中,梁晓声一改往日的批判作风,首次提出中国人应该拥有好的心态,用一种人生智慧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 阎崇年:与努尔哈赤心灵相通50年

    2017-10-17

    阎崇年 汉族,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清史、满学,...

  • 冯骥才:俄罗斯对经典作品敬畏并尊重

    2017-10-17

    冯骥才 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