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刘恒:文学一旦丧失攻击性,也将同时失去诱惑

    2017-10-14

    刘恒,生于1954年,作家、编剧,1986年发表小说《狗日的粮食》开始引人注目,一些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如《菊豆》《本命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编剧作品有《秋菊打...

  • 赶考,一直在路上——访话剧《春天的承诺》编剧孙德民

    2017-10-14

    话剧《春天的承诺》讲述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进驻北平前夕,党内、军内出现了严重的违法乱纪和腐败行为,领袖毛泽东面对这第一张考卷作出的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答案的故事。...

  • 舒乙:乐做艺坛“傻小孩”

    2017-10-14

    采访过舒乙先生几次,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天真与睿智。他犹如一个顽童,总是充满奇思妙想,同时又非常有智慧,游刃有余地在林业专家、作家、文学馆馆长、画家等不同身份中转换...

  • 格非:重返归乡之路,不仅仅写失落

    2017-10-14

    6月28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捧出了最新长篇小说《望春风》。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很紧张,常常拒绝媒体记者的采访,说自己正跟新长篇较劲。如今,他面容轻松,毫不掩饰自己...

  • 从生活中捕捉戏剧创作灵感——访剧作家孙德民

    2017-10-14

    孙德民剧作选及相关研究论著 河北省优秀剧目进京展演活动正在北京各大剧场如火如荼地举行。值得注意的是,展演活动的十余台大戏中竟有三台出自同一剧作家之手。这位剧作家就是...

  • 格非:《望春风》的写作,是对乡村作一次告别

    2017-10-14

    好比攀援在墙上的常春藤,格非在讲述《望春风》的过程中,被缠绕,被依附,被过往的青葱岁月召唤,被古朴的民风和纯粹的人情深深地打动。 尽管每一次写作都会开启新的经验,但...

  • “老腔”入考,细思在理

    2017-10-14

    图为陕西华阴老腔演出 问 徐芳 答 韩小蕙 编者按:本届高考已到发榜时刻,高考作文选题的争议似已硝烟渐散。作为民间音乐曲艺的代表样式之一,“老腔”意外入选北京高考作文试...

  • 【本网原创】宋长征:在乡野中打捞词语的微光——鲁院学员系列访谈之二

    2017-10-14

    宋长征,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29届高研班学员。素描乡村物事,勾勒民间冷暖,感触大地心音,聆听天籁私语。文字散见于《散文》,《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

  • 屠岸:人类不灭,诗歌不亡

    2017-10-14

    93岁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 “生活中还是要多读经典、多读诗。”近日,93岁的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屠岸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他对诗歌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并认为,诗歌是人类...

  • 黄子平:用边界理论来研究沈从文和香港文学

    2017-10-14

    黄子平部分著作 《文学的“意思”》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4月版 《害怕写作》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远去的文学时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版 《历史碎片与诗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