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文学要有历史意识和人类情怀

    2017-10-29

    文化意蕴,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没有足以代表时代的厚重文学作品,其文学成就当然不能进入世界优秀文学之林,也不能为人类文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当下,中国文学作品产量和质...

  • 期待从量的规模走向全面繁荣——当前文学发展之我见

    2017-10-29

    对当前文学形势的判断,是获得方向感和促进文学创作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重要和复杂的课题。总括地做一个大致的估价相对容易些,但难免流于印象式,缺乏实证;以某一文学...

  • 一份中国社会拼图

    2017-10-29

    对于社会的认知,通常有两个渠道,一是成年以前来自这个社会的系统化教育,二是成年以后自觉或不自觉间形成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两个渠道告诉你的东西有重叠的部分,也存在...

  • “文化熟知化”与艺术品质

    2017-10-29

    首先,我们需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经典化(canonization)和经典性(canonicity)。“如果说‘经典化’是被遴选出来的文学作品持续重写和复制,从而为文化所吸收,变得人所熟知,甚至成为...

  • 寻找“缝隙”的写作

    2017-10-29

    肖建国《中锋宝》, 《中国作家》2010年第3期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这话大致没有错。翻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没有历史感是难以想象的事。30年岁月流逝,小说的书写方式、叙...

  • 历史深处的人性密码——评长篇历史小说《西夏》

    2017-10-29

    历史小说一般总是在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追逐着更加宏大的历史精神,其核心要素是“史”,主体构架是“事”,一般很难深入到“人”。而郭文斌、韩银梅的长篇历史小说《西夏》...

  • 找准红色文化传播的着力点

    2017-10-29

    虎年伊始,“红段子”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以几何速度传播、扩散、蔓延;红歌在宝塔山下、延河水边唱响,在井冈苍松翠竹间回荡;红色旅游的大队人马在革命博物馆的声电光影等...

  • 厚重的历史 智慧的叙述——读李亚长篇小说《流芳记》

    2017-10-29

    李亚长篇小说《流芳记》讲述了中国一个医生家族的命运故事——伟大的民族独立解放战争的历史怎样改变一个家族怎样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故事。那些性格个性完全不同有血有肉的家族...

  • 作家与出版人如何携手

    2017-10-29

    张胜友(作家,入选“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 作家与出版人的文学品位应是统一的 在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文学创作与文学发展的规律,是所有作家和编辑家共同面对的...

  • 疼痛的村庄——读《唐诗的村庄》

    2017-10-29

    唐诗的诗是一座村庄,读唐诗的诗就走进了唐诗村庄。唐诗的村庄,不仅仅是情感的村庄、语言的村庄、思想的村庄、意境的村庄,更是一种令人疼痛的村庄。 唐诗的村庄里住着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