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天下一统,儒学为尊;末世大乱,纵横为贵。纵横,人称乱世之学。战国之时,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甚至于“世人多不言国...
《金瓶梅》把描写人作为艺术构思的核心,对人的欲望作了充分的展示,在人物性格的描写中融进了肯定与否定、对立与统一的意识。 《金瓶梅》打破了以往文学主要表现崇高和优美的...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大略有宋代说,元中后期说,元末明初说,元末说,明初说,以及明中叶说等等。至今诸说并存,包括被用为教科书者在内的各种文学史、小说史著作,...
谁曾料想,吴承恩与陶渊明竟如此地似曾相识,无论身世、创作和情趣。两大作家虽然相隔1100余年,但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山水田园的热爱则是如此的“心有灵犀”。无怪乎苏东坡说...
《水浒传》等长篇小说最初起于瓦舍说话,与民间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民间故事又是一种没有国界的文学创作,往往某一故事题材会以各种文学形式,体现于世界各民族的文学...
谁是《水浒传》的作者,这是一个谜团。现在出版的《水浒传》在封面和扉页上著的名字有的是施耐庵,有的是罗贯中,或者是施耐庵、罗贯中。意思很明白,《水浒传》的版权或者归施耐庵...
《三国演义》版本甚多,仅现存的明代刊本就有大约30种,清代刊本70余种。各种版本数量之多,关系之复杂,在古代小说中都十分突出。过去一个长时期中,人们对此缺乏认真细致的研...
一 《水浒传》第十四回至第十六回的“智取生辰纲”故事,以其悬念迭起、摹写生动征服了古今读者。然而人们在赞誉之余,却很少注意到故事中存在的明显矛盾和纰漏。如作者一再提...
今本《水浒传》很可能是在一个水平不高但尚称完整的早期版本基础上翻新改造而成,对此,笔者曾撰文予以讨论①。拙文还推测,《水浒传》最精彩的前半部(大致为前四五十回),...
在中国文学史上,伟大作家罗贯中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然而,长期以来,对罗贯中的研究却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别的不说,光是他的籍贯问题就是一个—— 久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