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傣族支系众多, 口头诗歌也多种多样。以西双版纳的傣泐, 德宏的傣讷以及玉溪的“花腰傣”之一傣雅作为样本, 俯瞰式地介绍了傣族口头诗歌的种类和内容, 及其各自传承者...
摘 要:侗族《珠郎娘美》整部作品的故事情节结构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跌宕起伏, 最后形成高潮。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有发展的、“运用智慧和勇气进行斗争”的青年女性形象...
摘 要 : 民间文本的译注, 一直面临着一些仍需讨论的学理性问题:相似内容的文本到底要搜集多少才够?译注的时候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才是最科学的?对文本是否可以组合、删减?怎样给文...
摘 要 :作为“民间故事家”、民研会成员、曾被培养的小萨满、满族说部重要传承人、宁安满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传承人, 一直以来, 傅英仁从未放弃过向周边的家人、亲戚、朋友搜集民...
摘 要 : 文章在梳理巴·布林贝赫基于美学视角的史诗诗学框架体系基础上, 归纳了他的两个突出理论贡献。一是他将蒙古史诗范式化特征归纳为形象体系的类型化、场景描绘的模式化、...
摘 要 :文章从习画经历、人生体验和习俗化实践探寻诗人巴·布林贝赫诗歌的意境底色与意象文脉, 指出巴·布林贝赫的诗歌以寓意式意境与意象见长, 其意境以色彩夺人, 以光影传神...
摘 要 : “边地”作为方法, 以视角的转换调动了文学的创造性活力, 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复杂构成与流变形态, 进而为文化文学生产机制的更新提供了范式转型的契机。中国文学的多维度...
摘 要 :德格是英雄格萨尔的故里, 也是史诗《格萨尔》的发源地。生长于德格县的白马益西是格萨尔丹仲 (吟诵) 说唱艺人的杰出代表, 为此研究他的说唱经历与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摘 要 :格萨尔史诗的传承方式日趋走向丰富与多样。在藏区民间社区, 格萨尔石刻已呈现出开放的姿态和丰富的内涵, 不但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参与民俗生活事项, 并且成为社会教化...
摘 要: 创世史诗《布洛陀》与《崇般突》在文本结构、演述方式、故事范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相似性, 但在叙述主题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旨归, 《布洛陀》史诗突出了稻作文化的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