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是有益的。在魏晋名士与曹雪芹、贾宝玉之间,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不同形态;在杜丽娘与林黛玉之间,是中国情感意识的曲折历程。我现在要做是,是《红楼梦》和英国小说《呼啸...
【编者按】2012年4月16-25日,知名文化研究学者李欧梵教授应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邀请,成为该校第三届“胡适人文讲座”的主讲人,做了总题为“中西文化关系与中国现代文学”...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第二版中的体例编排、文本选择和文学理念的考察,勾勒了文集中作为“世界文学”的“东方文学”的特征:其一,《朗文》中的东方文学...
内容提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降,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学术潮流,众多国际知名学者纷纷介入这一话题的讨论。遗憾的是,西方学者在讨论世界文学时,主要从...
摘要: 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既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历史逻辑的必然,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学术创新能力和文化自觉程度,体现了中国学者为世界学术作出贡献的远大志向。对跨文化...
摘要: 托尔斯泰是路遥崇敬和效法的作家。他悉心阅读这位俄罗斯大师的所有重要小说作品,从中吸纳了丰富的经验。他通过阅读托尔斯泰的“文学书简”来了解其文学思想,提高自己...
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歌赋中的“神女”母题,受到了西方学者的关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柯素芝(Suzanne Cahill,即苏珊·卡西尔)在《美国东方学...
内容提要: 20世纪后半期,西方人文研究出现“理论爆炸”的局面。充分借鉴西方最新的理论方法,成为美国汉学不同于欧洲传统汉学的特色。西方的新兴理论,也影响到美国的中国古...
内容提要: 近代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中,经日文译本的转译不仅是大量存在的客观事实,也是对文化文学产生影响的特殊...
内容提要: 本文从勒内·韦勒克对库尔提乌斯的误解说起,分析了《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自问世以来便饱受争议的原因、创作动机与研究价值,进一步探讨本书在“文学性”“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