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史诗《格萨尔》的汉译是学界讨论已久并被人们期待、关注的课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青海省文联在搜集、整理《格萨尔》的同时,组织一批藏汉族专家和青年学者,开始汉译...
云南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迄今发掘出史诗流布的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等19个民族。各族人民把史诗视为民族的“根谱”和“历史”,极为珍重。 史诗,是一种结构庞...
摘要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更是一种思维现象。作者借助于概念隐喻理论, 以贵州苗族史诗《仰阿莎》为目标文本, 识别其中的隐喻表达式...
赫哲人以伊玛堪为荣,口耳相传,世代传唱;伊玛堪为赫哲族争光,唱出国门,走向世界。伊玛堪是历史悠久、用赫哲语说唱的英雄莫日根之歌,是其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象征,200...
20世纪80年代前后,在多次踏查满—通古斯语族各民族民间文学遗存的基础上,马名超提出东北存在一条狭长的史诗带,其中最耀眼的明珠就是赫哲族的伊玛堪。赫哲族人口较少,2010年...
摘要 :任何批评话语只能作用于特定时期的特定批评对象,批评话语与特定批评对象由此构成话语旅行与意指实践间的张力。作为地方性知识叙述的少数民族文学与既有批评理论间存在...
新时期以来,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获得了长足发展。从创作队伍来看,已经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作家梯队,有的还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李传锋、叶梅、温新阶、王月圣、杨秀武、邓...
摘要 :阿来的生态关怀在早年的文学创作中已见端倪,近来创作的《山珍三部》以青藏高原特有的植物为切入点,通过儿童、乡老和知识分子的现实生存境况折射消费文化语境中高原自...
内容简介 :十七年少数民族小说合着当代文学的发展步伐, 在积极融入当代文学的政治化叙事中, 采取少数民族地理空间设置、少数民族自然风光描写、少数民族风情风俗展示等叙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少数民族文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也获得了充分的成长空间,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少数民族文学评论的学术空间和理论视野都得到了不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