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剑桥中国文学史》“1841-1949”部分疵议

    2017-10-17

    孙康宜和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文版问世以来,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赞誉者掎裳连袂,商兑者亦不乏其人,就其贡献和遗憾均有肯定和检讨。遗憾的是都...

  • 葛浩文式翻译是翻译的“灵丹妙药”吗?

    2017-10-17

    著名美国翻译家葛浩文,近年向美英读者翻译介绍了多部中国小说,为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做出了显著贡献,并获得多种奖项,由此受到了中国文坛许多人的称赞。特别是莫言获...

  • 诗的批评阐释罗盘,面向何方

    2017-10-17

    诗评人的阐释是诗歌审美接受的核心部分。历代诗评积淀下来的阐释资源构成了不断重新“破译”与思索的历史。在古代,有年谱、编年、本事等背景研究,还有笺释、训诂、评点、批...

  • 什么是小说写作的先锋性

    2017-10-17

    一个作家“开始书写现实、日常和记忆中的生活”,就意味着“从先锋叙事中撤退”吗?或者反过来问:所谓“先锋叙事”,就是不书写“现实、日常和记忆中的生活”吗?这里其实提...

  • 让文学批评成为文学和专业的对话

    2017-10-17

    批评是什么?批评是不是只能表达反对而不能赞同,否则便容易失去自身立场?批评又该抱有怎样的姿态?没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批评是否便会失去主导地位?在呼唤更多文艺批评...

  • 中国文学的渊与源

    2017-10-17

    刘毓庆、徐志啸两位先生关于“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什么”的对话,是难得一见的真正的学术争鸣,读来很有兴味,颇受启发。 就这个问题本身来说,答案可能并非是泾渭分明、截然对立...

  • 批评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

    2017-10-17

    作为文学的双翼,创作与批评是当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谈及文学批评,总会说文学批评要促进文学创作,但批评是否一定促进创作,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以我自...

  • 文艺需要争鸣

    2017-10-17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相互之间的讨论、争鸣、商榷越来越少了。1990年代有“人文精神大讨论”,1980年代有关于“现代派”、“先锋文学”、“寻根文学”等等的各...

  • 网络文艺:“必也正名乎”

    2017-10-17

    子曰“必也正名乎”,现在到了要给网络文艺正名的时候,到了这个草根萌芽、自发而旺盛的生命转入自觉,生成文化自信的时候了,所以要“正名”,要给名分、要明名分。 中国网络...

  • 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

    2017-10-17

    文学界过去多主张神话是中国文学之源。我赞同方铭、刘毓庆的判断,六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第一,我们需要分清楚中国文学的源头和中国文学的发生的区别和联系,就像黄河发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