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如何看待本民族的历史是关乎民族现实与未来的重大问题。对于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程的中华民族而言,正确认识本民族的历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
摘要:近年来,经过主流思想舆论的深入广泛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态势被整体遏制,但这一思潮并没有偃旗息鼓,而是变换出新的表现形态和手法,迷惑性和欺骗性依然不减。在...
1 作为符号的“阿来” 2013年11月24日,四川大学阿来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在望江校区成功举行。2014年5月24日,《阿来研究》学术集刊首发,阿来出席仪式并捐赠图书。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
近年来“普世价值”思潮的影响式微,但有关的认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普世价值”讨论中,有人把价值共识混同于“普世价值”,把不同社会的价值观所蕴含的反映人类文明进...
摘要 :自楚辞、汉赋开始,中国多民族文学之间建立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积极的借鉴关系,并逐步扩展到散文、戏曲、小说等主要文体,乃至文论层面,从微观到宏观,...
摘要 :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体诗学的寻绎与建构,需要将多民族文学的发生发展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从多民族历史文化发生发展乃至多民族文学关系发展的角度加以考察,寻...
在人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伴随着各民族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出现了不少经典作品,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也迅速发展壮大,其理论研究范式不断更新。近...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之一。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和马克思一道建造起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为完成无产阶级的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实现人类最崇高的共产主义目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