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不要再误读《论语》了

    2017-10-29

    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我早年是做荀子的,来清华之后做出土简帛和《周易》比较多。近年来我对《论语》比较重视,对儒学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当年我们...

  • 知识分子写作与经典意识

    2017-10-29

    在谈论“知识分子写作”之前,我想说明一点的是,如果这个命题不是一个确定的概念,如果撇开“知识分子”本身种种令人怀疑的东西,如果是在最积极的意义上谈论,我愿以我自己...

  • 《“新子学”构想》体现时代精神

    2017-10-29

    方勇教授《“新子学”构想》一文10月22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引起学术文化界广泛关注。该文论述了三个问题,我只想就其中“‘新子学’将承载‘国学’真脉,促进传统思想资源...

  • 赢得跨越语际与文化的传播契机 ——莫言的国际影响及对中国文学的启示

    2017-10-29

    12月10日,中国作家莫言登上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台。他的这次获奖,引发了世界文坛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有的称赞他实至名归,有的质疑他的获奖资格。然而,相较于此...

  • 散文创作中的“聋”和“哑”

    2017-10-29

    俄罗斯伟大批评家别林斯基曾站在他所处时代的风尖浪口之上,高傲地向世界宣布:“俄国没有文学”。 最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怎么会没有文学呢?俄罗斯不是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普希金...

  • 在文学叙事中重寻日常生活的尊严

    2017-10-29

    文学不是用来复制日常生活或拉平生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叙事中由最真实的困境出发,用深达灵魂核心的书写直抵存在之层面,去伪存真,呈现最深切的生存体验和日常生活...

  • 关于《<鲁迅诗编年笺证>商榷》的商榷

    2017-10-29

    读罢《博览群书》2011年第10期上顾农先生关于拙著的《??鲁迅诗编年笺证??商榷》一文(以下简称顾文),不觉令人大为吃惊,因此我也来说几句“商榷”的话,以就正于顾农先生。 鲁...

  • 当代中国诗人为何只向西看 陶渊明被我们忽略了

    2017-10-29

    1600年前去世的中国古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在今天再度死去,而且是在当代中国诗人的心目中死去:他们翻越一道道异国语言的障碍“皈依”到大洋彼岸的诗人行列,而对于自己的诗歌传统...

  • 中国学术需要成为元话语的创造者

    2017-10-29

    常常被人们误解的一句话是“为学术而学术” 。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学者必须有一种能力,即对未来世界发展的重大需求及其趋势有一种预言性,有一种真正深切的感悟和特有的感觉,...

  • 办不办奖,如何办奖,是个问题

    2017-10-29

    ●现在的文学奖大都是一种“空心的”文学奖。它们只有奖的形式,却无奖的实质,缺少对奖的阐释与宣示。它们没有标准,没有立场,没有对文学的理想。 ●文学奖对一个地方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