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戏曲在“继承传统”的话语声中,不适当的“创新”正在严重地消解戏曲文化。许多人并不了解中国戏曲(主要以京剧为例)最基本的“传统”有哪些,也未必认真进行过...
这是一个讲求效率、追逐利益的时代,这是一个一切都速成速朽的年代。每年的出版数字都在以几何数突飞猛进,出版物越来越洪水般将我们包围,文艺创作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
现实主义始终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当下,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国际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文学艺术创作也在进行着艰难的选择与蜕变。信息海量涌入,网络...
第8届茅盾文学奖今年8月开评。和以往相比,今年的评审工作有些改革,比如,事先公布了评委名单,首次采取“实名制”投票等。当然,在我看来,最大的变化是评委人数与人员结构...
读了光明日报7月11日14版乔叶女士的文章《写作的第一道德》,很受启发。对于文中讲的诚实是写作“第一道德”、“诚实就是说真话”等观点,深表赞同。但细读全文又感到意犹未尽,觉...
我所栖身的西四,老北京的风貌犹存。这些元代的胡同,大体还保持着最初的样貌,如同跨越古今的幽深的时光长廊。一些老树枝桠遒劲,已在那里矗立了二三百年。有的四合院门口砚...
我读了王志清《纵横论王维》(修订本),着重看了其中的第五章第二节即“情缘天籁的诗性呈象:与李白比较”,感到对唐代两位大诗人的比较,是用了“新”尺度。书中一些观点,我难...
当前,针对文艺批评绵软无力、迟钝僵滞的沉疴宿疾,我们迫切需要有锋芒的批评出现。只有砥砺锋芒,重振锐气,文艺批评才能再现生机和活力,增强有效性,展示出应有的力量和分...
《文学报·新批评》的征稿启事中,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尤深,那就是“倡导靶标精准的及物批评,反对泛泛而论”,这一点可以说抓住了当下批评的软肋。因为,我们看到的大量批评,...
《文学自由谈》(2011年第五期)上读得陈歆耕先生的一组文学随笔《传统文学期刊需要“鲶鱼”》(外四篇),颇有感慨。而这组随笔的最后一篇《寻找批评家的身影》,读后更令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