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多元声音下倡导独立“评格”

    2017-10-29

    当下,文学批评体制发生了重要的演化裂变,从以创作研究者和学者的批评,转化生成为四种批评态势并存的格局。 上世纪80年代,“专业的批评”有活力、有魅力、有潜力。那时,全国...

  • 文学批评如何重建

    2017-10-29

    如果要用几个词来说当下文学批评的不足和问题,我想都会和“失”有关。“失神”、“失范”、“失效”、“失语”、“失信”……“失神”,是说面对社会转型时代的文化变局我们...

  • 过度学术化的批评本质上是放弃文学

    2017-10-29

    编者按 对批评方式的批评一直贯穿于我们的“重估”过程中,王彬彬曾指出,文学批评始终应该是从批评家对作品的艺术感受出发,理论不可能直接变成文学批评的方法。张光芒说,真...

  • 新红学真的走到“末路”了吗 ——评克非的《红学末路》

    2017-10-29

    甲申除夕前五日,笔者收到未曾谋面的前辈朋友克非先生寄来的新著:《红学末路》。但细读三过,实在不能苟同该书的观点。 《红学末路》一书的主旨,是通过对脂砚斋、脂本的揭示...

  • 真正透彻的批评为何总难出现

    2017-10-29

    ●今天的文学批评遇到许多从未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不同的意见,不管多么尖锐,并不可怕;可怕在于无标准,无章法,无尺度的“混战”。批评标准的迷乱现象,其根本问题...

  • 当下批评“本土话语”匮乏的危机

    2017-10-29

    王彬(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原副院长)牛学智(宁夏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臧策(天津人民出版社编审) 为何强调批评的“本土话语”? 王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学界便展...

  • 周振甫《诗品译注》补正

    2017-10-29

    内容提要 周振甫《诗品译注》在人物生平、籍贯及注解诸项有误漏,特予补正。 关键词 诗品籍贯生卒注解误漏 周振甫先生著述等身,高才博学为当世钦仰。其《诗品译注》于1998年由...

  • 重建“公共性”,文学方能走出窘境

    2017-10-29

    现代以来,中国文学承担了社会公共议题的设置,发挥了促成舆论交锋从而达成社会共识的功能。这种“公共性”使文学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意义。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公共性”...

  • 文学两议

    2017-10-29

    草民的语言 在一个崇尚财富的时代,草民差不多是“屁民”,被有些人视为不值一提的失败者。即便有些文人墨客对草民频频忧悯,频频关怀,甚至频频讴歌,也多是习惯某种道德姿态...

  • 文艺批评怎能自说自话

    2017-10-29

    市场化的媒体批评与学术化的学院批评,一个日益大众化,占据公共话语空间,渐成主流;一个渐趋小众化,自闭在学院高墙和学术期刊之内,日趋边缘。如果放弃预设的前提,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