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世界文学是跨文化理解之桥

    2017-10-17

    作者简介:[ 美]大卫·达姆罗什(1953-),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Ernest Bernbaum教授,美国比较文学协会前主席。 译 者: 李庆本(1965-),男,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所所长、教授...

  • 从欧美视角看体现中国软实力的“大国学”

    2017-10-17

    “大国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因为它所反映的“中国形象”是不断变化的。如此的“大国学”,是研究中国“软件”体系的学问,它应该清楚说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告诉人...

  • 从孔子与杜威的际遇看“国学”

    2017-10-17

    孔子是中国古代圣人,杜威是美国现代哲学家,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维度看,二者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思想却往往能穿越时空的悬隔,在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起意义的关联...

  • 从翻译视角看中国文学在美国的传播

    2017-10-17

    在这个新的世纪,文学翻译的命运依然很不明朗。马丁阿诺德在《纽约时报》上曾经撰文写道:“外国作品的译本在美国的销售,总体来说,总好像是一个几乎用尽的剃须膏罐子,只剩...

  • 珍妮·葛哈德在新中国的重生——评傅东华1959年重译《珍妮姑娘》

    2017-10-17

    作者简介: 陆颖,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生,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上海200092 内容提要: 1959年,傅东华重译旧作《珍妮姑娘》,受到读者欢迎,得到译界赞誉。与1935年初译...

  • 易卜生和蒙克的中国镜像

    2017-10-17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内容提要: 易卜生和蒙克是两位伟大的北欧艺术家,他们都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领袖。但是,在中国现代文化中,易卜生和蒙克...

  • 术语的困惑——西方汉学界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

    2017-10-17

    术语往往由某一民族语言的一般词汇(包括一些词素)构成,它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随着文化交流的开展,术语连同它们所标识的概念系统被不同民族加以移植和借鉴,并被赋予新的...

  • 打通“中学”与“西学”的一次尝试——兼论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碰撞与互动

    2017-10-17

    域外汉学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领域,因为其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近年来愈加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胡适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言“西人之治汉学者多不为吾国古代成见陋说所拘...

  • 海因里希·伯尔的中国遭遇

    2017-10-17

    作者简介: 李建立,河南大学传媒研究所 内容提要: 作为二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的重要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及其作品理应给“文革”后的中国文学丰富的启发。但在1980年代的文坛...

  • 由借鉴到创新——初识韩国汉文小说

    2017-10-17

    一 摹仿与借鉴,含义不同,反映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上,则在于“似”与“似而不是”之间,往往不容易分得很清楚。 韩国汉文小说,也和中国小说一样,由文言和通俗两个体系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