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走向比较诗学

    2017-10-17

    一、80年代以来的比较诗学热及其原因 在80年代初,比较诗学作为一种方法虽不乏影响,但于诸多方法中尚不突出,而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其影响则远远超出了别的方法,尽管具体运用...

  • 中西诗歌深缔的因缘论吴兴华对里尔克诗歌的接受与转化

    2017-10-17

    作者简介 :陈芝国,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 自“五四”以来,西方各种诗歌流派先后登陆中国,其中又以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既深且广,叶芝、艾略特、奥登、里尔克①等人,如今...

  • 跨文化研究:方法论与观念

    2017-10-17

    当下的比较文学研究,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复杂,涌现出许多新的概念和方法,深刻地改变了比较文学原有的版图。从总体趋势上看,随着跨学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存在着一个从...

  •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及其迁移

    2017-10-17

    由于文学研究前沿领域各学科的相互交叉,文学理论领域的后殖民批评已经和比较文学领域的形象学研究呈现出一种跨学科的胶着状态,中国形象的异文化表述已经成为学界普遍感兴趣...

  • 现代主义书页:乔伊斯与汉字书写的图形设计

    2017-10-17

    作者简介: [加拿大]艾拉·B.纳达尔,男,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现代主义文学研究(温哥华BC V6T 1Z1)。 译者简介: 王霞,女,宁...

  • 初识浪漫:清末民初中国作家眼中的雪莱

    2017-10-17

    作者简介: 张静,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内容提要: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清末就已经进入了中国作家的视野。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重点突出了他“摩罗诗人”的一面;...

  • 中国经验与异域理论——以霍米的后殖民理论为例

    2017-10-17

    萨义德、霍米·巴巴和斯皮瓦克被罗伯特·扬称为后殖民理论研究的“圣三位一体”[1](P154),他们都致力于解构西方殖民主义的经典神话。但在笔者看来,霍米又用非常机智的方式部分地...

  • 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中国叙事”再考

    2017-10-17

    作者简介: 潘世圣,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内容提要: “人力车夫”和“城市街景”,是《满韩处处》与《支那游记》之“中国叙事”的典型场景,其中对“污浊”...

  • 面向文学事实本身——英伽登现象学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比较初探

    2017-10-17

    西方的文学理论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更是被人们成为“批评的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现象学运动...

  • “亡国之音”的意象与言外之意——通过《泊秦淮》来考察

    2017-10-17

    一、引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上引杜牧七绝《泊秦淮》被沈德潜评为“绝唱”。小杜此诗历代诗选如《又玄集》、《才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