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鲜卑生活在中国北方,东起辽东,西至西域,自东汉以来与中原频繁交往,在汉化的同时仍保持了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文章论证了他们早期的民歌所体现的这种民族文化特征...
内容提要: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阿鲁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受崇敬的祖人。他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被彝族人民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庚寅年岁末,编著了大型画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要以这部厚重的著作,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献礼...
内容提要: 锡伯族口头传统是其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形态和类别上来划分主要包括多元叙事模式下的散文类口头传统和程式化表达的韵文类口头传统,散文类口头传统又分为神...
内容提要: 在当代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认同”(identity)研究成了近几十年来最“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认同理论”在很短的时间内广泛地为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所借鉴和应...
朝戈金[蒙古族] 一 任何一位受本民族文化熏陶,接受了本民族文化滋养的作家,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这是不争自明的事实。...
内容提要: 南方各民族叙事形态的创作主体或作品里的人物,都表现出一种发自深层的内在欲求。它们是主体创造作品的动机,也是作品里人物外在行为的依据、故事情节发展转变的驱...
内容提要: 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批评处于边缘地位,且话语系统陈旧。当务之急,是摆脱主流/汉语文学批评影响的焦虑,树立自己独特的批评品格。这需要批评家批评范式的转型,...
内容提要: 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练的语句总结社会生活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英雄史诗《格萨尔》中处处都是谚语的海洋,正是这些数不胜数的谚语使得《格萨...
——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学创作主体性批判 罗义华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考察少数民族文化的乖离现象。在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未完成的文化语境下,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