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主体的心灵自由和社会担当问题,一直是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无一不说...
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艺术家创作兴奋点能否形成和出现,是他们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而艺术家生活中的“精神落差”则常常是作家创作兴奋点形成的至为重要的原因...
初唐诗人宋之问与骆宾王的诗作中有两首诗在各自某些诗集中互见。其一为《陪润州薛司功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其二为《灵隐寺》。 前者最早见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修纂的《全...
文学伦理批评不会损害文学的艺术价值 龙云在《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上发表《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的“自由空间”》一文中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文学伦理批评日...
2004年,当人们还没有从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回过味来的时候,台湾知名制作人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便以汹汹之势席卷而来,...
当下的散文繁荣却虚幻,多样却歧路,有形却无神。不少散文既没有传统的诗意,也没有了现代的神韵。 概括起来,散文迷路要害有三。一是作者的创作角色错位。当下,有的散文作者...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盛行,文学的娱乐游戏功能被强化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当代文学或者积极地参与娱乐文化的推波助澜,或被愈演愈烈的娱乐文化挟裹...
随着文学经历过“市场”的一系列冲击和重塑,似乎一个缺少激情和诗意的“散文”时代来临了。面对诗性的丧失,“散文”时代的学者应该为文学、为我们时代的精神生活做些什么?...
倾听“后理论”的声音 姚文放在《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一文中提出,晚近以来文学理论出现了重大变局,文学理论的研...
现代文学的源头还应向前推进10年 记者 王庆环 “中国的现代文学起于何时,这是一个大可讨论的问题。”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严家炎在近日由北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