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彼得·汉德克:我自认为是一个传统的,古典的作家

    2017-10-14

    彼得·汉德克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读书会上与读者交流 1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彼得·汉德克近日访问中国,辗转去了上海、乌镇、北京。这一路走来,他不可避免频频被问,怎么看鲍勃...

  • 大仲马与伊夫堡

    2017-10-14

    1855年的大仲马。右图为其著名小说《基督山伯爵》的重要背景地——伊夫堡全貌。 伊夫堡的内部。右图为《基督山伯爵》中的“邓蒂斯囚室”。 到马赛,不免要哼唱已成为法国国歌的...

  • 不妥协的审美家

    2017-10-14

    “我知道自己像一个不妥协的审美家”,这句自白来自哈罗德·布鲁姆的《剧作家与戏剧》。这既表述了一种身份定位,也阐明了文学批评的首要原则。纵观布鲁姆的系列作品,初看都...

  • 秘鲁文学不是只有略萨,还有他……

    2017-10-14

    如果说拉美文学是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秘鲁文学便是其中一畦香气四溢的奇葩。一提起秘鲁文学,国人往往言必称巴尔加斯·略萨,因为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小说几乎都...

  • 文学上的鲍勃·迪伦

    2017-10-14

    鲍勃·迪伦(漫画)(视觉中国/图) 鲍勃·迪伦对民间文学史尤其是英美民歌歌词传统的挖掘、借鉴、发挥,充满了经典意义和启发性,深具知识分子的自觉,大大开拓了诗歌的领土。...

  • 惊情400年: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远和近

    2017-10-14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画像。 图片来自网络 “汤显祖是不是‘中国的莎士比亚’?答案是否定的…… 重要的是,他无需成为莎士比亚。汤显祖是中国的汤显祖,这就够了。中国人应该为自...

  • 洞见人性枷锁的毛姆

    2017-10-14

    今年文学出版市场上,去世50周年的毛姆是被争抢的“富矿”。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傅惟慈先生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十几家出版社也纷纷推出毛姆的小说,仅 《月亮和...

  • 诗人莫斯科娜:奥斯维辛之后仍有诗

    2017-10-14

    采访:陈默 翻译:袁婧 校对:邹迪 米利亚姆·莫斯科娜 “人总是会遗忘,但是语言保有它自己的记忆。我也觉得很惊奇——拉迪诺语怎么会在500年后被保留下来,而且还在被使用。”...

  • 奥登:论写作

    2017-10-14

    W.H.奥登(WystanHughAuden,1907-1973)是公认的现代诗坛名家,奥登1907年出生在英国,1946年成为美国公民。他充分利用英美两国的历史传统,作品的内涵因而更深广。“奥登”(Audun)曾在冰岛...

  • 彼得·汉德克:我是我自己的囚徒,写作把我解放出来

    2017-10-14

    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剧本《骂观众》在德语文坛引起轰动,《卡斯帕》地位堪比《等待戈多》。2004年,当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得知自己获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