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批评的解放与文学的发展

    2017-10-29

    关于文学批评,一般以为它应该起到普及与提高的作用——对作家的创作和普通读者的阅读给予某种指导。但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却越来越陷入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作家对当...

  • 文学批评在今天还有存在意义吗?

    2017-10-29

    ●在把握所生活世界的能力上,我们时代的作家已远远把批评家甩在背后。在对一些文学新经验的识别和命名上,我们的批评家常常囿于既定的文学惯例,而不能及时做出清晰的判断。...

  • 当代中国文学怎样才能具有世界性?

    2017-10-29

    文化“化”人,文艺“养”心 仲呈祥、张金尧在《必须坚持“美学的历史的”文艺批评标准》(载《求是》2008年第21期)一文中指出:我们既要防止在历史层面失去价值判断的大智慧而...

  • 国学何须时尚化 ——从“汉服运动”说起

    2017-10-29

    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以文化为资本的新经济时代,商业愈来愈凸现主导社会时尚的趋向。商家的炒作,已经长驱直入到从不以商品论处的国学领域。 全民汉服 21世纪以来,学术界一...

  • “王士祯”宜作“王士禛”

    2017-10-29

    近年来国内相继翻译出版了两部关于扬州历史文化的著作,一部是美国学者梅尔清(Tobie Meyer-Fong)所撰《清初扬州文化》(朱修春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另一部为澳大利...

  • 非典型的学术批评与典型的学术生态

    2017-10-29

    今年上半年曾一度轰动舆论的“粗口教授”事件最后以一方当事人的勉强道歉而收场,然后就像很多充满娱乐色彩的公共事件一样不了了之并迅速为人所淡忘。海水退去的沙滩上,除了...

  • 如何解读“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2017-10-29

    近日读到2008年11月26日《中华读书报》第12版上邱鸣皋的文章《焉能如此解“女子”》,其最后一段话是:经典的某些旧注不是不可以“颠覆”的,但必须“颠”得信而有征,否则,只靠...

  • 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关于三十年文学创作的思考

    2017-10-29

    这三十年,在禁锢化与人性的解放之间,在欲望化与道德理想之间,在世俗化与崇高精神之间,在日常化与英雄情结之间,在城市化与现代性乡愁之间,文学在苦苦寻觅自己的理想形态...

  • 意境说的建构性阐释 ——兼与蒋寅商榷

    2017-10-29

    内容提要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的、具有总体涵盖性的范畴,但其由多相的碎片化存在到总体性的核心范畴,经过一个漫长的生产、建构过程。其源头是“两经”:《易经》和《道...

  • 不妨来点“恶”之教育

    2017-10-29

    鲁迅先生对于黑暗的批判,在我先前的理解中是作了淡化处理的,然而最近我所亲身经历的,抑或耳闻目睹的诸多事情使得我的这些固有的看法多少有些松动。先生对于黑暗的批判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