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没结没完的“兄弟失和”

    2017-10-29

    对于周作人,早已有了很多“敢于扶哭叛徒的吊客”。 周氏兄弟研究中,一个最有趣味的问题是:“兄弟失和”,有不少文章和书,专门分析“失和”原因,但没有能找出任何可信根据...

  • 关于牺牲

    2017-10-29

    鲁迅北京八道湾11号故居南房 周作人对待自己两位兄弟婚姻的态度,常为后来论家非议。记得十年前,我与《鲁迅与周作人》一书作者也曾谈及这个问题。该书 有云,周作人“站在女权...

  • 文体革新带来文学新变化

    2017-10-29

    总结三十年的文学文体发展,展望未来的文学前景,我以为应该这样来对待文体:一方面,我们当然需要文体的革命和解放,但另一方面,此刻我们更需要文体的建设和守成。 三十年的...

  • 焉能如此解“女子”?

    2017-10-29

    国学升温以来,在《论语》重新受到追捧的同时,有些人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也青眼相待,给予了某些“新解”、“正解”。这些“新解”、“正解”最有代表性...

  • 从“写什么”到“怎么写” ——关于三十年青年作家的创作状态

    2017-10-29

    再过50年,当那一代的读者或研究者读今天的作品时,他会出现一个幻觉,觉得这一代人都在喝咖啡、吃哈根达斯、游历世界、穿名牌。这是一种新的文学执迷。新一代写作者要警诫一...

  • 摄影文学纵深拓展的美学之路 The Aesthetic Approach to Deep-Development of Photoliterature

    2017-10-29

    自2001 年6 月起至今,成东方先生在《文艺报》开辟了摄影文学导刊,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摄影文学,刊发了以《走窑汉》《不一样的童年》《明天更精彩》《颤栗的夏》《爱的本色》...

  • 六代同堂八仙过海——三十年文学的文情代际

    2017-10-29

    80年代是政治化,90年代是个人化和商业化,到了21世纪之后则是媒体化、信息化。作家们虽然年龄有差别,但他们背后的文化精神和审美风尚,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弥合,相互启...

  • 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书写与讨论

    2017-10-29

    内容提要 底层文学书写空间中,表现为多种精神元素的暧昧和含混,其中存在着消费主义、泛道德主义和新左翼文学的三大流向。底层文学书写呈现出含混的庞杂和徘徊局面,而引发的...

  • 痛切的情感记忆与不能对象化的《随想录》

    2017-10-29

    一、不能被对象化的痛感 《随想录》全书的出版已整整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中国从社会到个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外表看当下的语境早已与《随想录》时代迥然不同了,《随想...

  • 摆脱离弃 介入交流

    2017-10-29

    在一片类似“20世纪是文学批评的世纪”的恭维声中,文学批评阔步迈入了属于它自己的新时代。新世纪,各式各样的批评铺天盖地依旧席卷,批评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容,呈现出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