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小说叙事与民间原生态呈现

    2017-10-17

    谢向全的长篇小说《大码头》以宏大的结构与广博的内容,着力描写重庆朝天门码头近半个世纪的人文沧桑。作家力图通过作品再现旧重庆昔年袍哥的生活,窥探军棍、地痞的险恶,管...

  • 中国式乡土写作的悖论

    2017-10-17

    内容提要: 悖论性是中国现代乡土写作的基本特征。首先,乡土作家纠结于自我的身份认同,他们在事实上具有农民与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但他们在思想上并不完全认同。其次,乡土...

  • “摩登”的内与外:如何重新想象“上海”

    2017-10-17

    一、“城市研究”与“上海悖论” 近年来“城市研究”渐成热点,无疑是应和了当代理论思考的一个新趋向,即企图超越以“现代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分析范畴,寻找研究历史和现...

  • 疏离时代的文学作品必然被时代所弃绝刘金祥

    2017-10-17

    叶灵凤的《读书随笔》第二集中有一篇《高尔基的信》,里面记叙了这样一些事情:1926年春,高尔基在意大利奈勃尔斯创作《克里姆·桑萨姆金》时,给苏联一家工厂的文学团体写信谈...

  • 新世纪散文:新媒体时代散文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2017-10-17

    10年回望,波澜移转,文坛气象顺时而变,较之此前更显从容宁静。作为其中一部分的散文自也未能例外。正如古语所谓“文变染乎世情”,“文变”的相对静默,往往关联和折射着“...

  • 大西北,人性的光芒——评杜光辉长篇小说《大车帮》

    2017-10-17

    杜光辉的长篇小说《大车帮》让我领略了一种久违的大西北特有的光芒——来自历史和民间的、带着草莽气息的、苍劲而粗旷的人性光芒。我仿佛清晰地看到,在民国年间的穷山恶水之...

  • “英雄”的“根”在哪里?——以《高山下的花环》[1] 为中心

    2017-10-17

    内容提要: 本文以发表在1980年第5期《中国青年》上的“潘晓”来信为引子,认为“潘晓”在信中暴露出了某种两难之境——一方面,毛泽东时代的理想不再可信;另一方面,为那一理...

  • 徐则臣“故乡”系列小说总有一股诗意鼓荡他的激情

    2017-10-17

    徐则臣是“70后”作家群中创作成就较高的作家之一,近年来受到文学界的普遍瞩目。从题材上看,他的创作主要可以分为“京漂”、“故乡”、“谜团”和“校园”四个系列。目前研...

  • 写作的知识和智慧

    2017-10-17

    在著名的《贬值了的塞万提斯的遗产》一文中,米兰·昆德拉如此谈到他对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的理解:“小说的存在理由是,让‘生命世界’处于永久的光芒之下,使我们免于‘存在...

  • 先锋小说家的精神症候

    2017-10-17

    上世纪90年代前后崛起的先锋小说作家曾非常迷恋小说技术的锤炼,技术在先锋小说中的作用也曾一度引起文坛的关注。近年来,格非、莫言、余华、马原等先锋小说作家相继推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