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各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兼戏剧家,在诗歌与戏剧领域营构不同的艺术景象,震撼着中西方的艺术殿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个...
当代众多作家都自觉地以文学的方式关注存在,探究存在,叩问存在,充当存在的勘探者。昆德拉如此,托卡尔丘克如此,格尔特雷斯库如此,不少中国作家亦如此。读他们的作品,我...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刚入职《世界文学》不久,时任主编高莽先生就带我去看望冯至、卞之琳、戈宝权等编委。在这些前辈面前,我都不敢随便说话,总怕话会说得过于幼稚,不够文学...
摘要:与西方文论对话是中国文论话语转型、构建中国特色文论话语体系进程中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文论借鉴巴赫金的对话主义,致力于在中西“之间”建立起独立、平等、双向的对...
引言 世界文学的谱系学研究是个大话题,其中含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来讨论。但是无论如何讨论,总有如下的几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即:目前所谈的世界文学是怎样的一种文学?它是...
一 作为比较文学学科基础和核心概念的“世界文学”,是与现代民族意识的兴起,进而与文学的民族意识觉醒相伴而生的。因此,“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事实上成为比较文学学科...
上个世纪末的时候,我在波恩大学汉学系跟着顾彬(WolfgangKubin)教授做我的论文,当时上了一门他有关中国文学批评的课程,我做了一个关于《文心雕龙》的报告。在顾彬给我们的重要...
美国学者亚瑟·洛夫乔伊在《存在巨链:观念史研究》中指出,西方思想传统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观念单元,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个体或一代人的思想习惯。了解这些流变不居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