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界对何其芳诗歌理论的评价臧否并存。何其芳的诗歌理论建立在新诗创作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了“五四”以来现代诗学的学术传统;它以建立现代格律诗...
【内容提要】 所谓历史质感,即对历史的感悟、认识,作家或作品对历史和历史真实的表达,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历史意识、历史责任,一种历史的力量。河南作家及其作品的历史质感来...
作者简介: 南帆,中国作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福建省社科院院长、文联主席,研究员。 如今,还有多少人公开表露对于当代文学的景仰?舆论评价似乎相当不利。没有公认的大师,没有...
【内容提要】 网络小说及时、敏感地捕捉了生活的时代变化,成为读者的“生活指南”。网络小说书写一代青年的青春成长经验,有其独特的价值。网络小说的价值取向有“是非分明”...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人类文明发生之初,歌与诗就是彼此伴生的。《文心雕龙·乐府》所言及的“诗为乐心,声为乐体”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民歌...
内容提要: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传播应担负起建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总结当代文学对中国形象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中国形象的重构和推介策略应为:做好选...
内容提要: 批评家陈超提出可从一种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生成的角度,观察近二十年中国先锋诗歌的内在转化。沿着这一线索,本文以当下几部大体量长诗为考察对象,包括柏桦《水...
内容提要: 如何讲述中国当代文学史,其意义不仅止于课堂教学范畴,更关乎当代文学学科之品格。习见的“知识型”文学史课堂,其传达的知识本身似乎并不那么可靠:“历史”与“...
内容提要: “十七年”时期农村新文艺读物的出版与传播在社会主义农村文化改造运动中占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并具有丰富的现代性内涵。一方面它建构了农村基层社会与社会主义...
内容提要: 骆一禾、海子心灵构造和诗歌境界的差异集中反映在他们诗中各自的主体形象中。“圣”代表了骆一禾诗歌的主体形象,它是骆一禾的诗歌抱负、人文关怀、人格理想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