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跨境而居的侗台语民族,其死亡起源神话揭示了蛙类与死亡之间的特殊联系。对蛙类的信仰可以启发我们重新解读广西左江流域的岩画。岩画在人物动作上形似蛙类,展示了...
摘要: 蒙古文古旧抄本《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曾被蒙古文古籍目录著录四种传抄本,然而这些抄本迄今未曾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首次对这些传抄本的版本及其收藏情况加以...
摘要: 旗人社会特出的"关帝情结"对清代和民国时期旗籍作家的武侠小说创作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关帝情结"的作用下,旗籍作家非常注重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侠客情义,这一方面...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之时,各民族文化传统得到了高度重视,其间以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下简称“格萨尔”)为重点的抢救各民族民...
摘要: 文章从万玛才旦短篇小说集《嘛呢石,静静地敲》的叙事时间、叙事跨度、叙事频率、循环叙事等方面分析时间修辞在万玛才旦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基于这种时间修辞的叙事风...
黎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百越族群的后裔。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黎族人口为1,248,022人,主要分布在海南省、贵州、广东雷州半岛、广西、浙江、云南等地...
摘要: 文章从时代、阶级、民族三个层面介入对《心灵史》的解读。体认与批判兼具的独特时代观念是《心灵史》的叙述基点,融入了自由理念的阶级是《心灵史》的叙述主体,而中华民...
摘要: 蒙古族生态文学作家郭雪波以沙地为背景创作的系列生态小说具有强烈的警世作用,作品以一种极为感性的方式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惩罚及人与自然抗争的残酷事实,折射出许多值得...
摘要: 神灵信仰具有资源供应性质,可转化为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如庙宇、巫觋、传说等。凡人成神的信仰发生过程同时伴随着资源的“首次”分配:随着信仰的确立,与该神灵有关的...
摘要: 流传于中国西南的刘三姐(妹)地域性传说,在新中国成立后彩调剧、歌舞剧、电影等多种文艺样式对其主题与内容进行了创编与重塑,她的影响推向全国,在其重构与变迁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