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以史诗《莫一大王》为代表的壮族及其他壮侗语民族口头叙事中存在一类特殊的缺憾循环类母题,通过运用“二元对立”与“符号矩阵”的分析方法,揭示此类母题的对立结...
摘要: 我国《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史诗学界的一个特殊现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就对他所演唱的《玛纳斯》史诗8部23万多行进行采录、翻译、...
内容提要: 女作家朴草兰是朝鲜族第六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的作品以唯美主义的手法展现年轻人成长的烦恼,后来逐渐关注工业化、城市化时代朝鲜族社会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
摘要: 《庄子》中存在着大量的神话材料,自王国维开启以神话眼光看《庄子》的先河后,鲁迅、郎擎霄、闻一多、茅盾、顾颉刚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庄子》与神话的关系,并取得了...
摘要: 《阿干之歌》和《夜听捣衣诗》分别是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学精品,两部作品的契合点是"捣衣"精神,即渴望和平、向往安宁,思念家乡、企盼回归,眷恋亲人、等待团圆,这样的精神一...
摘要: 何其芳在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是位重要人物,他在民间文学领域的贡献,更多的是在思想层面。他对于民间文学的“艺术性”和“社会性”、民间文学领域“整理和改编”、“民...
摘要: 从华兹华斯以来,记忆与个人主义的关联一直越系越紧,从文学蔓延及历史。记忆只有从个体道德超越,跃升到真正伦理的层面,才有可能恢复它真正的活力与意义。记忆的平权意味...
摘要: 史诗是文学中最重要的文类之一。在如何界定史诗的问题上,国际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虽然主流工具书都指明史诗是长篇叙事诗,但多长算长篇,没有形成一致意见。20世纪最有...
《中国民俗志·湖北省宜昌市卷》 (共13卷)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该志书对宜昌市下辖的13个县级行政区分县...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从来都不是自外于世界性的关系网络之外,只有从全球近代史发展的视野才能对其加以定位。晚清时从带有普遍主义色彩的天下观念向民族主义革命话语的转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