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文学走向繁荣不是遥远的梦 《南方文坛》今年第1期分别发表张柠、张清华、赵勇和梁振华的文章,就中国文学中的城市经验进行探讨。张柠认为,真正的当代城市文学的出现...
内容提要 这篇论文讨论了虚构、形象、语言和形式诸种因素如何构成文学。论文强调,盛极一时的“文化研究”不能对文学的“美感”视而不见——“文化研究”毋宁说考察历史、意识...
●有些诗人被当今社会抛弃,除了外部原因,还有自己存在的问题。 ●大题材的制作手法,是从小处着眼。细腻往往比雄壮更有感染力。有感染力,才有震撼力。诗得融入生活细节,具...
编者按:李白《静夜思》中的“床”一向是作“睡床”解的,最近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别辟蹊径地提出,此“床”乃是“胡床”,即“马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新说成为热门话题...
文学批评界在经历了花样繁多的引进批评概念、术语的方法论热,到注重以这些新方法、新观念解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再到批评家争相创设自己的批评术语、概念范畴,中国当代文...
李建军在《经典的律则》一文中开篇就严厉指出:“同大师一样,经典也是一个被过度使用甚至随意乱用的概念。从本世纪初开始,夤缘时会,批评界和学术界对‘封典’的热情和兴趣...
在三年一届的鲁奖评选工作庄严而又神色慌张地落下帏幕不久,一个朋友突然拎着载有《有收获,也有遗憾——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审读随感》一文的某本刊物来找我,那是此...
最早在书店看到《正说鲁迅》,翻到其中“胡适与鲁迅”一节,感到有些提法莫名其妙,比如“可以没有胡适但不能没有鲁迅”之类。后来买了此书,才知道作者孔庆东是北京大学一位...
文学在图像化时代的使命 李清良、吴颖姝在《图像化时代:文学的使命与命运》(载《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语言文字以其独特属性,正可以使人类纠正自己的“图像...
我不搞文艺评论,只是喜欢阅读评论文章,在创作之余,也涂抹一点类似批评的文字。这点兴趣,来自一个叫别林斯基的人,他的文艺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文艺作品,有思想,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