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农业合作化文学中以描绘美景、民俗见长的小说。如果说文学中的“风景”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认识装置的产物,那么如何看待《山乡巨变》中所...
【作者简介】 孙晓娅,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 文学与时代总是保持着一种互应与互衬的暧昧关系,这是一衣带水而无法割舍的。在中国的当代文坛上,周庆荣以诗人独具慧眼的洞...
【内容提要】 “看”是进入翟永明诗歌的关键词。“看”的主客体置换是翟永明诗歌创作和诗学理念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由“被看”到“我看”立场的变化,表明了诗人对自我和世界在...
【内容提要】 陈辉是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名诗人,他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些抗战诗歌。本文解读其短诗《一个日本兵》,认为时至今日,它仍然能唤起日本人对那场侵略战争的创伤...
【作者简介】 李雪,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 2013年,多位业已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50后”“60后”作家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却并未收到“好评如潮”的效果,这...
【作者简介】 张伟栋,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栏目面向海内外,面向所有关心大中华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者,每期采取由相关学者组稿、并以研究专辑的形式陆续推...
【内容提要】 学界对《今天》的研究多以刊物前史、诗歌作品以及作者为重点,而对其读者关注不够。本文通过对新发掘出来的《今天》的订户资料与读者来信的分析,对其读者构成、...
【内容提要】 邵丽早期的创作主要书写女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生命主体意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中产阶级的趣味;长篇小说新作《我的生存质量》则袒露了生活发生变故之后女性自身的生...
【内容提要】 “十七年文艺”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视作一个自然时间的发展段落和不证自明的分期标准,通常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巩固时期的文学以及相关的文学...
【内容提要】 毕飞宇相对偏重理性。《玉米》和《玉秀》中存在一个男主女仆的理性结构。这种理性结构内隐着中国传统的天命观。玉米和玉秀的命运都握在男人手里。女人为男人卸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