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当下学术批评何以如此难

    2017-10-29

    最近,京城某重点大学的一位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上连续发表了四篇批评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钟华的文章,其中一篇充斥没有指名的谩骂。 这位教授为何如此“失态”呢?原来,钟华在国家...

  • 让人意外的“焦虑”

    2017-10-29

    一双习惯于集体合唱和公共话语的耳朵,忽然听到异样的声音,第一反应就是浑身不适。如是,前辈彭荆风先生最近对李敬泽先生某些文学言论的一番义正词严(见《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二...

  • 令人焦虑的文风

    2017-10-29

    2007年某刊第一期载有一篇题为《中国小说的焦虑与问题》的访谈。据访问者介绍:接受访问的李敬泽“在批评方面很有思考,眼光毒,对作品的研究和批判非常敏锐……” 李敬泽也确实出...

  • 浅薄与轻浮的妄断

    2017-10-29

    读罢《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2期中关于诗歌的肺腑之言《“新诗时代”即将结束》后深有感触,在这个浮躁的环境里还有人关注诗歌,实在是一种奢华。但对文中所表述的观点又生疑惑:“...

  • 夏志清的丧钟为谁而鸣

    2017-10-29

    关于夏志清,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勒口上写着:夏志清是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和权威。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谁”启“谁”的蒙?

    2017-10-29

    一、“ 革命”作为“启蒙”的前提 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这次有机会请旭东来谈他对王安忆新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的解读,我觉得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近些年来当...

  • “新诗时代”即将结束

    2017-10-29

    乍一看这题目,就跟我与新诗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非也。非也! 目前的诗歌(暂不考虑歌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格律体的诗(包括词曲),一种是自由体的诗。前者一般被称为“旧体”...

  • 危险的“跨文体写作”

    2017-10-29

    “跨文体写作”据说正在成为一种文学时尚。老中青三代作家都有了“跨文体写作”的“杰出”成果。比如我见到一个“跨文体写作”的范本是胡廷武先生的《九听》。胡先生的《九听...

  • 赵树理:进城之后

    2017-10-29

    赵树理 (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其祖父略有文化,由此开蒙识字,然后从私塾而高小,最后 念到相当于中专的师范学校。因自幼家庭和生活...

  • 文学的终结和蝶化

    2017-10-29

    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经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场遍及全球的争论,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但文学终结并非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一种严酷的现实。本届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