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纯文学”的反思 去年,当代著名的批评家李陀和吴亮在网络上进行了一场小小的争论,① 起因是已经很久不介入当下文学批评的吴亮“突然”读到6 年前李陀发表在《上海文...
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的题目是《世说新语》的作者问题。正如诸位所熟知,《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著作。此书内容所涉及的时代,是从后汉到南朝刘宋时期近三百年时间...
德里达有一种说法,把文学称之为“一种奇怪建制”,建制的英文是constitution,可译为惯例、体制,现在用在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方面译为“建制”。在德里达看来,文学是一种奇异甚...
内容提要 “新时期”到来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新繁荣,正是肇始于30年代左翼文学研究“热”。但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热度却逐渐冷却,以至于到了左翼文学被忽略的程度...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具有神性情结的人看来,花草中隐含了“神”(譬如上帝、佛陀、真主、湿婆等神灵)的灵光;而在世俗常人看来,花的魅力首先来自它的鲜艳、芬芳、...
杨光治先生《古诗文误读何其多》(4月5日《羊城晚报》“花地”版)一文提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静夜思》)中的‘床’,大多读者和马茂元教授等名家都想当然地将它理解为睡...
现代文学是迫近于人及人之终极理想还是更远离了这一切。当现代文论在追问“文学是什么?”“文学理论是什么?”这类本源性的问题时,实际上,是现代文论进入“现代性”或曰“...
内容提要 《王道祭杨筠文》自1958年公之于世,即受到海内外王梵志诗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均肯定它是辨明王梵志信有其人的珍贵资料,对弄清诗人之生平与时代具有极高的价...
2007年8月底,北大教授陈晓明在《中华读书报》发表了《向死而生的当今文学》一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命题。但当代文学能否“向死而生”,仍在于我们能否明晰“文学死了”在这...
内容提要 近年来文学理论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实,文学理论的生长点不在文学之内,而在文学之外;不在理论之内,而在批评之中;文学理论应该是“复数”,而不应该是“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