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语言转向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状态的一种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了文学语言研究格局。本文重返80年代中后期的学术背景,对语言转向拉动的文学语言研究进行再思考,分...
内容提要 审美疲劳作为一句流行词语反映时下的许多现象,实际上,审美本身无所谓疲劳,审美疲劳究其根本是身体里的欲望疲劳。这种偷梁换柱显示出时代的一种症候,即有意无意把...
当下有那样一类商品:款式考究,包装靓丽,但折卸开来,内里的构件和货色却是一些舶来的膺品,或陈年的积垢。当下也有这样一类文章:中外古今,旁征博引,转换话语,排铺词藻...
近一个世纪以来,鲁迅的人格与思想一直在被人们无限地丰富着,然而这些心怀善意的人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丰富如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异成了具有霸权性质的“剥夺”,...
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变迁,必然导致人类伦理观念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而文学伦理批评内涵必然也会出现不同于传统伦理批评的质的改变。可以这样说,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人类...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12月1版1次的《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史学史·史料》两编,包括名词术语、事件、人物、典章制度、著作等,全书共收一万一千二百余...
关键词 命名情结 阐释 文学批评 理论创造 文学批评具有一种理论创造的自觉。现代文学批评实践更是一种富有成果的智性活动。现代文学批评主要是通过命名和阐释活动来进行理论创...
10月15日,拙作《不该收的收了,该收的却没有收——〈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史学家”条目中存在的问题》在《光明观察》发表;16日,《新京报》记者张弘先生对笔者、《大辞海...
内容提要 新诗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值得省思的现象:理论对于新诗的功用及其局限。出于各种不同动机、针对新诗而作出的理论言说和表述,实际上已经参与了新诗自身的建构。所有零星...
注重消费中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内涵 云德在《求是》2007年第19期发表《文化中的国家形象》一文中指出:如果过于放纵文化产业化中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过分倚重文化的娱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