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图像本始见于元代,存世有《全相三国志平话》、《全相武王伐纣平话》等元刊五种。晚明时期,小说戏曲方兴未艾,木刻版画亦进入“登峰造极,光芒万丈”的年代,“...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对于宋代政治史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所发生的“朋党”事件,对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发展有着持续的影响。而这一事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同样...
随着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cultural poetics) 的兴起, 以及文学研究领域内的跨学科、跨文化转向,2 0 世纪末以来北美学界对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研究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我们曾在《...
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指出,唐传奇“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 [1] “文备众体”被视为唐传奇突出的文体特征。以往学术界主要从“史才”、“诗笔”、“议论...
一 袁枚、赵翼、蒋士铨以诗相唱和,后世称乾隆三大家,实则才学各有所擅。袁枚古文、骈文俱工,而不能词曲;赵翼学问最博,兼工书法,而不能文;蒋士铨则“自古文辞及填词度曲...
梁启超在作于 1902—1905 年之间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传奇《新罗马》、《侠情记》和《劫灰梦》、广东地方戏曲班本《班定远平西域》等作品中,大量运用粤语方言字、词汇、语法...
袁枚诗学通常被称为性灵派,与沈德潜的格调派、翁方纲的肌理派被当代批评史研究者目为乾隆诗坛三大诗学。回到历史的语境,格调派和肌理派都是后人命名的,只有性灵派当时即有...
在清初才子尤侗(1618—1704)的眼里,最令他敬重的友人是汤传楹,让他系念一生的友人也是汤传楹。崇祯十七年(1644),当二十五岁的汤传楹突然去世的消息传来,尤侗形销神毁,痛...
文学作品中所谓的“翻案”,主要指利用咏史诗、史论、历史剧等各种体裁形式,以及诸如翻案法等多种艺术技巧,来推翻前代或同时代对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定评和共识。由此...
明清以降,常熟藏书、校书、刻书、著书之风颇盛,毛氏汲古阁、钱氏绛云楼、赵氏脉望馆、瞿氏铁琴铜剑楼,皆一时翘楚,并为学林书林所重。其刻藏之书,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