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一生中,会有个别作品像是他们的“命里琴弦”,必须拨响,哪怕千回百转、柳暗花明、指尖流血或生茧。在这个过程中,因着内心强大的自我驱动,作家会克服种种困难,不管...
《出口》是李燕蓉发表于2015年第10期《中国作家》杂志上的小长篇,全文约十二万字,后以《月光花下的出离》为题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在此书中延续了自己一贯的写作风格,...
编者按 视觉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将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事物予以“视觉化”(visualizing)。视觉作为现代的统治性感受的普遍存在,当然和现代视觉技术的高度进步有关。在二...
春节宜读书,闹中取静可挡住过年的诸般喧闹,获得了一种温暖而睿智的阅读感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严肃而诚挚,却有一个嬉皮士式的书名:《跟着康培混世界》。美国一对杰出...
2015年6月,马小淘在台湾《联合报》副刊发表了一篇谈80后作家的作品,我注意到她行文间的讨论与自我省视: 所谓“80后”赶上了匮乏的尾巴,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好像和一直遭罪的...
付秀莹的文学创作发轫于“芳村”,从成名作《爱情到处流传》到新近的长篇小说力作《陌上》,芳村是她的文学故乡,是她独特的美学天地。在此之外,她近年的笔墨也多集中于北京...
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中,有辉煌亦有伤痛。复杂而矛盾的历史,对于现实而言可能是个“负担”,但对于作家的创作来说,这无疑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许多...
自古以来,文学与自然一直存在密切关系,自然不仅是文学书写的对象,也是人类审美经验和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中国文人也特别注重表现自然,在《诗经》《楚辞》中就已经产生了...
熊育群是一个以散文知名的作家,近年来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写作的跨界。他新近出版的《己卯年雨雪》就呈现出强烈的“跨界”特点,但他的跨界却不是通常...
《碎月流年》,这本图文并茂的轻盈的随笔册子,很容易勾撩起读者的某种怀旧感。作者贾振川认认真真地写下自己的体悟和兴会,从点滴念想,到大块感慨,质朴实在的话语,发散着...